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隔离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微波通讯的微波隔离器。
背景技术:
2.隔离器是一种采用线性光耦隔离原理,将输入信号进行转换输出。输入,输出和工作电源三者相互隔离,特别适合与需要电隔离的设备仪表配用。隔离器又名信号隔离器,是工业控制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隔离器新国家标准的制订由重庆宇通仪表主持起草。
3.现有,微波隔离器在进行组装时,还采用螺纹的连接方式进行安装,此方法在短时间内固定效果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螺栓会出现松动的情况,导致连接结构不稳,另外该方法比较费时,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微波通讯的微波隔离器,其包括隔离器主体和压紧模块,所述隔离器主体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盖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压紧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开口内的转板、与所述转板连接的竖板、安装于所述竖板内部的升降板、与所述升降板连接的杆体、安装于所述杆体顶部的限位杆、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支杆和与所述升降板连接的限位板。
7.优选的,所述竖板内部开设有适于所述升降板滑动的滑道,所述竖板外侧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位于滑道外侧且与滑道内部连通。
8.优选的,所述杆体外端穿过矩形开口并且延伸至矩形开口外侧,所述限位杆位于竖板外侧,所述杆体外壁与矩形开口内壁相接触。
9.优选的,所述压紧模块还包括八个弹簧,八个所述弹簧以两个为一组分为四组,所述弹簧安装于升降板和滑道内腔底部之间。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由一个长杆和两个短杆构成,两个所述短杆分别插接于所述长杆两端,所述短杆关于长杆垂直中心线对称。
11.优选的,所述支杆设置为八个,八个所述支杆以两个为一组分为四组,四组所述支杆分别安装于多个竖板两侧,所述支杆底部开设有弧形开口,所述弧形开口与短杆形状一致。
12.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杆形成的间距大于长杆的长度,所述支杆长度大于竖板和限位杆宽度之和。
13.优选的,所述盖体顶部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板形状一致的限位口。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中,将盖体与壳体接触,然后使限位板与限位口对齐,之后下压限位杆,直至限位杆运动至支杆底部后,将限位杆内的短杆自长杆内抽出,接着使短杆外壁与支
杆上的弧形开口部分贴合,采用该设计,组装效果好,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松动另外用时少,易操作。
16.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限位口可以在限位板压紧盖体的过程中,确保盖体不会出现旋转等位移,使安装作业能够顺利进行,提高了安装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提供的a部结构放大图。
20.附图标记:
21.100、隔离器主体;110、壳体;120、盖体;
22.200、压紧模块;210、转板;220、竖板;230、升降板;240、杆体;250、限位杆;260、支杆;270、限位板;28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波通讯的微波隔离器。
26.实施例一:
27.结合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波通讯的微波隔离器,其包括隔离器主体100和压紧模块200,所述隔离器主体100包括壳体110与所述壳体110连接的盖体120和,所述壳体110上开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压紧模块200包括安装于所述开口内的转板210、与所述转板210连接的竖板220、安装于所述竖板220内部的升降板230、与所述升降板230连接的杆体240、安装于所述杆体240顶部的限位杆250、与所述壳体110连接的支杆260和与所述升降板230连接的限位板270,采用压紧模块200的结构设计,取代了普通的螺纹连接方式,采用按压的方式在将壳体110和盖体120连接,既保障了连接效果,又节约了大量安装时间,。
28.具体的,所述压紧模块200还包括八个弹簧280,八个所述弹簧280以两个为一组分为四组,所述弹簧280安装于升降板230和滑道内腔底部之间,当升降板230向下运动时,弹簧280受力收缩,与此同时,其弹力同样反作用于升降板230,升降板230将受到的力通过杆体240传感该限位杆250,然后再限位杆250内的短杆被支杆260限位时,可以牢牢的将盖体120与壳体110连接。
29.进一步的,所述杆体240外端穿过矩形开口并且延伸至矩形开口外侧,所述限位杆250位于竖板220外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挂钩来代替限位杆250,所述杆体240外壁与矩形开口内壁相接触,设置矩形开口可以为杆体240提供安放和运动的空间,确保限位作业能够正常进行。
3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250由一个长杆和两个短杆构成,两个所述短杆分别插接于所述长杆两端,所述短杆关于长杆垂直中心线对称,所述支杆260设置为八个,八个所述支杆260以两个为一组分为四组,四组所述支杆260分别安装于多个竖板220两侧,所述支杆260底部开设有弧形开口,所述弧形开口与短杆形状一致,采用该设计,限位杆250长杆部分在下移时不会被支杆260所限制,限位杆250能够顺畅下移,然后在长杆运动至支杆260底部后,拉出长杆内的短杆,使短杆外壁与弧形开口内壁接触,由此便可通过固定限位杆250来使限位板270将盖体120压紧。
31.实施例二:
32.结合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两个所述支杆260形成的间距大于长杆的长度,所述支杆260长度大于竖板220和限位杆250宽度之和,采用该设计,两个支杆260在不影响限位杆250运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固定。
33.实施例三:
34.结合附图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20顶部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板270形状一致的限位口,设置限位口可以使限位板270在压紧盖体120的过程中,盖体120不会出现转动等位移,提升安装效果。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初始状态下,弹簧280将升降板230向上顶起,然后转动转板210,转板210影响下,竖板220顶端与壳体110分离,当本实用新型投入实际使用时,将盖体120与壳体110接触,期间确保盖体120上的限位口与开口对齐,然后使竖板220内侧与壳体110外壁接触,然后向下拉动限位杆250,限位杆250通过杆体240将力传递给升降板230和限位板270,限位板270向下运动然后与限位口重合,限位板270将盖体120与壳体110牢牢压紧,之后将限位杆250内的短杆向外延长,使短杆外壁与支杆260的弧形开口贴合,由此便可以通过限制限位杆250来固定升降板230,采用该设计,组装效果好,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松动另外用时少,易操作。
36.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配于”、“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