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0  165



1.本技术涉及空调送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空调器绝大部分是采取导风板送风模式,在制冷或制热状态下会导致冷热空气直吹人体,造成人体的体感舒适性较差,而且采用导风板送风模式会导致冷热气流的出风过于集中在某一区域,造成室内环境的温度均匀性较差,出现室内存在过热区域和过冷区域的现象。
3.相关技术中存在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旋转式导风机构,通过旋转式导风机构的旋转,能够使制热气流向下吹出,制冷气流向上吹出,防止冷热气流直吹用户,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但是相关技术中旋转式导风机构的结构复杂,占用空调室内机的外部空间,在调节出风方向时驱动过程较为繁琐,驱动稳定性较差。
4.因此,如何简化导风结构的调节过程,提高驱动稳定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简化导风结构的调节过程,提高驱动稳定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板和驱动装置。壳体具有出风口;导风板呈u形,可升降地卡设在壳体的侧壁,且遮挡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导风板两端伸入壳体内;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壳体内壁,且其输出端与导风板伸入壳体内的部分啮合连接。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9.通过导风板能够遮挡出风口的出风气流,改变出风气流的流向,根据用户的需求能够调节导风板的位置,改变出风方向,避免出风气流直吹用户,形成更舒适的出风,而且u形结构的导风板卡设于壳体侧壁,能够增强导风板的稳定性,在调节导风板的位置时,由于导风板伸入壳体内的部分与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装置啮合连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与其输出端啮合的导风板升降来调节导风板的位置,提高了导风板的驱动稳定性,而且驱动装置与导风板啮合连接的部分隐藏在壳体内,合理的利用壳体内部的空间,降低对壳体外部空间的占用,更加美观。
1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
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1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贯穿槽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弧面部与第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弧面部与升降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抵接条抵接在出风口上侧边沿的示意图;
19.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抵接条抵接在出风口下侧边沿的示意图;
20.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抵接条抵接在出风口中间位置的示意图;
21.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抵接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收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部与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杆与导向孔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100、壳体;101、出风口;102、贯穿槽;103、导轨;104、第一出风区域;105、第二出风区域;106、收纳槽;107、导向孔;200、导风板;210、平面部;220、第一弧面部;221、第一连接臂;222、升降齿条;230、第二弧面部;300、驱动装置;310、第一电机;320、第二电机;400、抵接条;401、第一导流面;402、第二导流面;500、显示模块;510、伸缩筒;511、螺孔;512、导向杆;520、显示屏;530、驱动部;531、齿轮;540、螺杆;541、齿盘。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0.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1.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2.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3.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5.结合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导风板200和驱动装置300。壳体100具有出风口101;导风板200呈u形,可升降地卡设在壳体100的侧壁,且遮挡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导风板200两端伸入壳体100内;驱动装置300固定设置于壳体100内壁,且其输出端与导风板200伸入壳体100内的部分啮合连接。
36.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导风板200能够遮挡出风口101的出风气流,改变出风气流的流向,根据用户的需求能够调节导风板200的位置,改变出风方向,避免出风气流直吹用户,形成更舒适的出风,而且u形结构的导风板200卡设于壳体100侧壁,能够增强导风板200的稳定性,在调节导风板200的位置时,由于导风板200伸入壳体100内的部分与设置于壳体100内的驱动装置300啮合连接,通过驱动装置300驱动与其输出端啮合的导风板200升降来调节导风板200的位置,提高了导风板200的驱动稳定性,而且驱动装置300与导风板200啮合连接的部分隐藏在壳体100内,合理的利用壳体100内部的空间,降低对壳体100外部空间的占用,更加美观。
37.可选地,导风板200包括:平面部210、第一弧面部220和第二弧面部230。平面部210与出风口101所在的平面平行,且遮挡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第一弧面部220与平面部210水平方向上的一端连接;第二弧面部230与平面部210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一弧面部220和第二弧面部230均伸入壳体100内与驱动装置300的输出端啮合连接。这样,通过平面部210、第一弧面部220与第二弧面部230的连接组成u形的导风板200,通过平面部210对出风口101的出风进行遮挡,使出风改变流向,通过位于平面部210两端的第一弧面部220和第二弧面部230卡设在壳体100的两端侧壁上,而且第一弧面部220和第二弧面部230均伸入壳体100内与驱动装置300的输出端啮合连接,在导风板200进行上下滑动调节时,提高导风板200的滑动稳定性,进而提高导风的稳定性。
38.可选地,平面部210为矩形板状结构,第一弧面部220与第二弧面部230均为弧形板状结构。这样,使平面部210能够更好的阻挡出风口101的出风气流,使其改变流向,第一弧面部220与第二弧面部230能够更好的卡设于壳体100的侧壁,并深入壳体100内与驱动装置300啮合,进而提高导风板200的驱动稳定性。
39.可选地,平面部21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出风口101的长度。这样,使出风口101的出风气流能够完全被平面部210遮挡改变流向,提高送风距离。
40.可选地,壳体100沿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对应于第一弧面部220与第二弧面部230的位置均设有贯穿槽102,第一弧面部220与第二弧面部230均穿过贯穿槽102与驱动装置300的输出端啮合连接。这样,第一弧面部220与第二弧面部230穿过贯穿槽102伸入壳体100内
与驱动装置300的输出端啮合连接,在导风板200进行上下滑动调试时,贯穿槽102还能够对导风板200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导风板200进行升降滑动,进一步提高导风板200的调节稳定性,简化导风板200的调节过程。
41.可选地,贯穿槽102沿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出风口101宽度的两倍。这样,在导风板200进行上下滑动调节的情况下,避免贯穿槽102对导风板200的调节造成限制,使导风板200能够更好的进行调节。
42.可选地,第一弧面部220的非连接端上设有第一连接臂221,第二弧面部230的非连接端上设有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221与第二连接臂均穿过贯穿槽102伸入壳体100内与驱动装置300的输出端啮合连接。这样,第一弧面部220通过第一连接臂221穿过贯穿槽102伸入壳体100内与对应的驱动装置300可滑动地连接,第二弧面部230通过第二连接臂穿过贯穿槽102伸入壳体100内与对应的驱动装置300可滑动地连接,通过驱动装置300驱动第一连接臂221与第二连接臂上下滑动,进而驱动导风板200上下滑动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导风板200的调节稳定性,简化了导风板200的调节过程。
43.可选地,第一连接臂221与第二连接臂伸入壳体100内的一端上均设有升降齿条222,驱动装置300的输出端与升降齿条222啮合连接。这样,通过驱动装置300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臂221和第二连接臂上的升降齿条222啮合,从而通过驱动装置300驱动位于第一连接臂221和第二连接臂上的升降齿条222运动,进而驱动导风板200运动进行上下滑动调节,进一步增强了导风板200在调节时的稳定性,简化导风板200的调节过程。
44.可选地,驱动装置300包括:第一电机310和第二电机320。第一电机310和第二电机320分别设置于壳体100沿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内壁上,第一连接臂221一端的升降齿条222与第一电机310的输出端啮合连接,第二连接臂一端的升降齿条222与第二电机320的输出端啮合连接。这样,通过第一电机310与第二电机320同时驱动第一连接臂221与第二连接臂进行升降运动,进而驱动导风板200进行上下滑动调节,通过第一电机310和第二电机320同时驱动导风板200的两端,进一步增强了导风板200的调节稳定性。
45.可选地,驱动装置300还包括:行程开关。行程开关能够控制第一电机310与第二电机320的驱动行程。这样,通过行程开关能够控制导风板200在上下滑动调节时的行进路程,从而更好的控制导风板200的调节,进一步简化导风板200的调节过程。
46.可选地,位于壳体100两侧的贯穿槽102上均设有导轨103,第一连接臂221一端的升降齿条222可滑动地设置于与第一弧面部220对应的贯穿槽102的导轨103上,第二连接臂一端的升降齿条222可滑动地设置于与第二弧面部230对应的贯穿槽102的导轨103上,第一连接臂221一端的升降齿条222与第二连接臂一端的升降被限定在与其对应的导轨103内滑动。这样,通过导轨103能够限定升降齿条222的运动轨迹,在通过驱动装置300驱动导风板200进行上下滑动调节时,防止升降齿条222偏离运动轨迹,更稳定的对导风板200进行调节,进一步简化了导风板200的调节过程。
47.结合图7-10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抵接条400。抵接条400水平设置于导风板200朝向出风口101的一侧壁,且一端朝向出风口101凸起,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凸起的一端能够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上侧边沿或下侧边沿。这样,通过导风板200将出风口101的出风气流进行遮挡,使出风气流改变流向沿导风板200朝向出风口101的一侧壁的方向吹出,由于导风板200朝向出风口101的一侧壁设有抵接条400,在制热
时抵接条400能够抵接在出风口101上侧边沿处,使出风口101吹出的热气流在抵接条400与导风板200的导向作用下沿导风板200的侧壁向下吹出,在制冷时抵接条400能够抵接在出风口101下侧边沿处,使出风口101吹出的冷气流在抵接条400与导风板200的导向作用下沿导风板200的侧壁向上吹出,使冷热气流贴附于墙壁流动,实现贴附送风,提高送风距离,使冷热气流快速在室内流通,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而且导风板200可滑动地与壳体100连接,通过导风板200的滑动升降即可调节出风方向,简化了导风结构和调节过程,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外部空间占用,更加美观。
48.可选地,在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凸起的一端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上侧边沿的情况下,导风板200与抵接条400之间限定出向下的第一出风区域104;在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凸起的一端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下侧边沿的情况下,导风板200与抵接条400之间限定出向上的第二出风区域105。这样,在空调室内机制热时,可控制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凸起的一端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上侧边沿,由于导风板200位于出风口101一侧,导风板200与抵接条400在出风口101处限定出向下的第一出风区域104,出风口101吹出的热气流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区域104向下吹出,贴附于墙壁流动,形成暖足式的出风,在空调室内机制冷时,可控制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凸起的一端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下侧边沿,此时导风板200与抵接条400在出风口101处限定出向上的第二出风区域105,出风口101吹出的冷气流能够通过第二出风区域105向上吹出,贴附于墙壁流动,形成沐浴式的出风,使冷热气流快速在室内流通,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当然,也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控制抵接条400的位置,使制热时气流向上吹出,或制冷时气流向下吹出,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49.可选地,出风口101为矩形的开口,导风板200位于出风口101一侧,且与出风口101之间具有间隙。这样,矩形的出风口101更好的适配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导风板200与出风口101之间具有间隙能够便于抵接条400的设置,从而在抵接条400凸起的一端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下侧边沿或上侧边沿的情况下,导风板200与抵接条400能够更好的在出风口101处限定出第一出风区域104或第二出风区域105。
50.可选地,出风口101设置于壳体100的侧壁,其长边与水平面平行,出风口101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这样,使空调室内机在挂置安装后出风口101朝向室内设置,而且设置于出风口101一侧的导风板200能够更好的对出风气流进行导向,使其形成竖直向下的出风,或竖直向上的出风,从而实现冷热气流的贴附送风,提高出风的舒适性。
51.可选地,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凸起的一端还能够位于出风口101沿竖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这样,由于抵接条400水平设置于导风板200朝向出风口101的一侧壁上,因此在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凸起的一端滑动到位于出风口101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抵接条400能够将出风口101分隔为上下两部分进行出风,上部分出风口101的出风气流在抵接条400上侧面与导风板200侧壁的导向作用下向上吹出,下部分出风口101的出风气流在抵接条400下侧面与导风板200侧壁的导向作用下向下吹出,从而使空调室内机形成上下均匀的出风气流,进一步提高出风的舒适性,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52.可选地,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的一端与导风板200的上边沿曲面连接,形成第一导流面401,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的一端与导风板200的下边沿曲面连接,形成第二导流面402。这样,在抵接条400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上侧边沿的情况下,导风板200与抵接条400之间限定出向下的第一出风区域104,出风口101的换热气流进入第一出风区域104内向
下吹出,由于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的一端与导风板200的下边沿曲面连接,形成第二导流面402,因此能够通过第二导流面402对出风口101进入第一出风区域104内的气流进行向下导向,使气流的流向改变,向下吹出,降低气流流向改变时的压力损失,使出风气流能够更好的贴附于墙壁向下流动,提高送风距离,在抵接条400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下侧边沿的情况下,导风板200与抵接条400之间限定出向上的第二出风区域105,出风口101的换热气流进入第二出风区域105内向上吹出,由于抵接条400朝向出风口101的一端与导风板200的上边沿曲面连接,形成第一导流面401,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导流面401对进入第二出风区域105内的气流进行向上导向,使气流的流向改变,向上吹出,降低气流流向改变时的压力损失,使出风气流能够更好的贴附于墙壁向上流动,提高送风距离,加快室内空气的流动,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53.可选地,第一导流面401与第二导流面402均为朝向导风板200与抵接条400连接处弯曲的曲面结构。这样,由于挂置安装后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01的出风气流沿水平方向吹出,沿水平方向吹出的气流被导风板200阻挡改变为向下或向上的出风气流,因此第一导流面401与第二导流面402均为朝向导风板200与抵接条400的连接处弯曲的曲面结构,能够更好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向,降低出风气流流向改变时的压力损失,提高送风距离。
54.可选地,抵接条400水平设置于导风板200朝向出风口101一侧壁的中间位置,且沿竖直方向上,抵接条400与导风板200的上边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出风口101上侧边沿与下侧边沿的距离。这样,在抵接条400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上侧边沿的情况下,抵接条400下方的部分导风板200能够完全遮挡出风口101的出风,从而使出风口101的出风能够更好的被第二导流面402导向,形成向下的出风气流,在抵接条400抵接在出风口101下侧边沿的情况下,抵接条400上方的部分导风板200能够完全遮挡出风口101的出风,使出风口101的出风能够更好的被第一导流面401导向,形成向上的出风气流,使出风气流能够更好的贴附于墙壁向上或向下流动,提高送风距离,进而提高送风舒适性。
55.可选地,抵接条400与导风板200的上边沿的距离等于出风口101上侧边沿与下侧边沿的距离。这样,在抵接条400无论抵接在出风口101的上侧边沿或下侧边沿的情况下,导风板200均能完全遮挡出风口101的出风,还能减小导风板200沿竖直方向上的宽度,降低导风板200的占用空间,更加美观。
56.可以理解的,由于抵接条400水平设置于导风板200朝向出风口101一侧壁的中间位置,因此抵接条400与导风板200的上边沿的距离和抵接条400与导风板200下边沿的距离相等。
57.结合图11-15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显示模块500。显示模块500可伸缩地设置于壳体100的下侧壁。这样,显示模块500可伸缩地隐藏在壳体100的下侧壁,在该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显示模块500从壳体100的下侧壁伸出,对空调运行参数进行显示,便于用户观看和调节,在该空调室内机停机时,显示模块500可缩入壳体100下侧壁内隐藏,降低该空调室内机的外部占用空间,更加美观。
58.可选地,壳体100的下侧壁对应显示模块500的位置设置有收纳槽106,收纳槽106下端具有开口,显示模块500穿过开口可伸缩地设置于收纳槽106内,且能够伸出或缩入收纳槽106内。这样,在壳体100的下侧壁设置可容纳显示模块500的收纳槽106,在该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显示模块500可伸出收纳槽106对该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参数进行显示,在该空调
室内机停机时,显示模块500可缩入收纳槽106内进行隐藏,收纳槽106的设置使显示模块500能够更好的伸出或缩入,合理利用壳体100内部的空间,还能对显示模块500起到保护的作用。
59.可选地,显示模块500包括:伸缩筒510和显示屏520。伸缩筒510穿过开口可伸缩地设置于收纳槽106内,且其上端面设有螺孔511;显示屏520设置于伸缩筒510外壁。这样,通过在伸缩筒510的外壁设置显示屏520,能够对该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参数进行显示,在该空调室内机工作时,驱动伸缩筒510伸出收纳槽106便于用户直观的观看显示屏520上显示的数据,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60.可选地,该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部530和螺杆540。驱动部530固定设置于收纳槽106的上端面;螺杆540贯穿收纳槽106的上端面,且其上端与驱动部530的输出端啮合连接,下端穿过伸缩筒510的上端面的螺孔511伸入伸缩筒510内。这样,通过固定设置在收纳槽106上端面的驱动部530驱动螺杆540转动,由于螺杆540的下端穿过伸缩筒510上端面的螺孔511伸入伸缩筒510内,因此转动的螺杆540能够在螺孔511的作用下带动伸缩筒510进行伸缩,通过螺杆540与螺孔511相互作用的驱动方式,提高了显示模块500伸缩时的稳定性。
61.可选地,驱动部530为电机,其输出端具有齿轮531,螺杆540上端设有齿盘541,齿轮531与齿盘541啮合连接。这样,通过电机驱动齿轮531,进而驱动与齿轮531啮合的齿盘541转动,来带动螺杆540转动,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显示模块500伸缩时的稳定性。
62.可选地,收纳槽106的上端面还设有导向孔107,伸缩筒510的上端面设有导向杆512,导向杆512穿过导向孔107设置。这样,通过导向杆512与导向孔107的配合,在伸缩筒510被螺杆540驱动伸缩时,导向杆512在导向孔107内上下滑动,进而对伸缩筒510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模块500伸缩的稳定性。
63.可选地,导向孔10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螺杆54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导向孔107以螺杆540的轴线上呈对称分布;导向杆512对应两个导向孔107也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螺孔511的两侧,两个导向杆512以螺孔511的轴向上呈对称分布。这样,通过设置两个以螺杆540为中心对称分布的导向孔107,以及两个以螺孔511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的导向杆512,在伸缩筒510被螺杆540驱动伸缩时,进一步对伸缩筒510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进一步增强了显示模块500伸缩的稳定性。
64.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