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垃圾渗滤液膜截留浓缩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0  16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垃圾渗滤液膜截留浓缩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采用填埋法处置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而垃圾渗滤液属于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可生化性差,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处理难度大。这种废水目前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加纳滤(nf)以及反渗透(ro)组合处理工艺处理,但这种工艺会产生污染物浓度极高的浓缩液,浓缩液的量约占总处理量的20~30%,且不具有可生化性,如何处理由此产生的浓缩液已成为行业的一大难题。
3.许多企业采用mvr蒸发工艺来处理浓缩液,这种工艺设备的能耗相当大,而且容器容易结垢;对蒸发器的要求极高,需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产生的结晶或浓缩液仍旧回到垃圾库区,并没有做到完全处理,产生二次污染,有可能再次回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周而复始,致使渗滤液处理系统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垃圾渗滤液膜截留浓缩液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垃圾浓缩液处理不彻底,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垃圾渗滤液膜截留浓缩液处理装置,包括芬顿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反应池腔体的进水主管,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可绕所述腔体轴向转动的圆盘,所述圆盘具有可容纳液体的空腔且与所述进水主管连通,所述圆盘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管壁上具有出水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圆盘呈一定角度布置。
7.优选的,所述反应池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腔体的套管,所述套管可绕其轴向转动且与所述圆盘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水主管穿过所述套管与圆盘连通、且不随所述套管转动。
8.优选的,所述进水主管上连通多个进水分管,多个所述进水分管分别连接有水泵,所述套管由电机驱动转动。
9.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水管均布在所述圆盘底面边缘处且分别与所述圆盘呈一定角度布置,所述出水管的倾斜方向相同。
10.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管壁上均布多个出水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靠近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
11.优选的,所述反应池顶部设置有ph值探测头,所述ph值探测头伸入所述腔体,所述ph值探测头与检测控制端相连。
12.优选的,所述反应池上设置有浓缩液进管、排水管。
13.优选的,所述浓缩液进管上、位于所述腔体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多个出水口朝向所述腔体的底面;所述浓缩液进管位于所述腔体外的部分连通有气泵,所述浓缩液进管远离所述气泵的一侧设置有止水阀。
14.优选的,多个所述进水分管、所述排水管分别设有止水阀。
15.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芬顿反应池内设置可转动的圆盘,圆盘具有可容纳液体的空腔且与底部多个出水管连通,出水管与圆盘呈一定角度布置。出水管能够在输出试剂或清洁水的同时随圆盘转动,由于出水管有一定的倾斜度,当随圆盘转动时,能够搅动反应池内的液体形成旋涡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反应装置内各组分间的反应更充分,反应速率更快。
17.2、本实用新型设置浓缩液进管,浓缩液进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出水口朝向腔体的底面;浓缩液进管位于腔体外的部分连通有气泵,浓缩液进管远离气泵的一侧设置有止水阀。在打开止水阀,关闭气泵的状态下,浓缩液进管输入待处理的浓缩液;在关闭止水阀,打开气泵的状态下,浓缩液进管鼓入空气,出水口朝下的设置能够使进入的气体搅动腔体底部的液体,使所有液体都充分反应,空气会加速反应池内试剂的氧化,提高反应速率。一管两用,节省了装置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中:反应池1、腔体2、进水主管3、圆盘4、空腔5、出水管6、出水孔7、套管8、ph值探测头9、进水分管10、浓缩液进管11、排水管12、气泵1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举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22.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芬顿反应的垃圾渗滤液膜截留浓缩液处理装置,包括芬顿反应池1,反应池1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反应池腔体2的进水主管3,腔体2内设置有可绕腔体2轴向转动的圆盘4,圆盘4具有可容纳液体的空腔5且与进水主管3连通,圆盘4底部设置有与空腔5连通的出水管6,出水管6的管壁上具有出水孔7,出水管6与圆盘4呈一定角度布置。需要说明的是,各组分试剂从进水主管3进入圆盘4的空腔5,圆盘4的转动使空腔5内的液体试剂绕圆盘4的轴心做离心转动,液体试剂带有初速度,随后以散射状从出水管6的出水孔7进入反应池1,加速与反应池1内的液体混合;同时出水管6随圆盘4的转动能够搅动反应池1内液体,使其形成旋涡状,液体与试剂充分混合并加速反应。
23.进一步的,反应池1顶部设置有连通腔体2的套管8,套管8可绕其轴向转动且与圆盘4顶部固定连接,进水主管3穿过套管8与圆盘4连通、且不随套管8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套管8与进水主管3的关系类似于轴承和轴套的关系,套管8下端与进水主管3下端相邻但不接
触,套管8与进水主管3接触部位始终保持光滑,确保套管8能够带动圆盘4匀速转动。
24.进一步的,进水主管3上连通多个进水分管10,多个进水分管10分别连接有水泵,套管8由电机驱动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进水分管10具有四个,分别为酸剂进水管、亚铁盐试剂进水管、h2o2进水管、清洁水进水管。
25.进一步的,出水管6设有多个,多个出水管6均布在圆盘底面边缘处且分别与圆盘4呈一定角度布置,出水管6的倾斜方向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出水管6可以有多种形状,例如直管、弯管、螺旋管,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示意采用直管,优选方式采用带一个弯的弯管;多个出水管6均布在圆盘4底面,均匀分散输出各组分试剂,同时形成类似搅拌爪的结构对反应池1内的液体充分搅拌。
26.进一步的,出水管6管壁上均布多个出水孔7,出水管6的一端靠近腔体2的底部设置。多个出水孔7使试剂进入反应池1的过程更均匀分散,并在圆盘4转动的情况下,搅动反应池1内液体使其充分反应;出水管6的端部靠近腔体2底部设置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接触所有待处理浓缩液,确保反应更彻底。
27.进一步的,反应池1顶部设置有ph值探测头9,ph值探测头9伸入腔体2,ph值探测头9与检测控制端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进水主管3输入各试剂之前,ph值探测头9提前检测反应池1内液体ph值,通过检测控制端反馈的信息确定通入反应池1内的酸剂用量,圆盘4带动出水管6搅动混合反应池1内的液体,期间ph值探测头9不断检测溶液ph值并反馈给检测控制端,当反应池1内液体达到合适ph值后再通入其他各试剂,并充分搅动反应。
28.进一步的,反应池1上设置有浓缩液进管11、排水管12。需要说明的是,浓缩液进管11从反应池1侧壁伸入腔体2且靠近腔体2底部设置,浓缩液进管11可以设置为盘旋状管道,在不接触出水管6的情况下占据腔体2的底部,加快浓缩液的输入速度;排水管12设置在反应池1底部且连通腔体2,反应结束后的液体可以经排水管12排出至下一处理装置,或反应结束后,反应池1经清洁水淋洗,冲洗后的污水经排水管12排出。
29.进一步的,浓缩液进管11上、位于腔体2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出水口,多个出水口朝向腔体2的底面;浓缩液进管11位于腔体2外的部分连通有气泵13,浓缩液进管11远离气泵13的一侧设置有止水阀。需要说明的是,在打开止水阀,关闭气泵13的状态下,浓缩液进管11输入待处理的浓缩液;在关闭止水阀,打开气泵13的状态下,浓缩液进管11鼓入空气,出水口朝下的设置能够使进入的气体搅动腔体2底部的液体,使所有液体都充分反应,空气会加速反应池内试剂的氧化,提高反应速率。一管两用,节省了装置成本。
30.进一步的,多个进水分管10、排水管12分别设有止水阀。
3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体步骤为:
32.首先通过浓缩液进管11通入待处理的浓缩液,ph值探测头9检测反应池1内浓缩液ph值,通过检测控制端反馈的信息确定通入反应池1内的酸剂用量,然后通过其中一个进水分管10通入酸剂(盐酸)调节ph至3~4,圆盘4带动出水管6搅拌均匀并反应2~5min。
33.然后通过另外两个进水分管10分别通入亚铁盐试剂(feso4)和h2o2试剂,其中,质量分数为20%的feso4溶液投加量为15~20l/m3,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投加量为4.0l/m3,然后圆盘4带动出水管6搅拌均匀进行芬顿高级氧化反应,同时浓缩液进管11的止水阀关闭,气泵13打开,气泵13往反应池1内通入空气,加速芬顿试剂的氧化,反应时间2~3h。
34.最后,反应结束后的溶液经排水管13排出至下一处理装置,通过另一个进水分管10通入清洁水,对反应池1腔体2进行淋洗。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