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用牙膏避免交叉感染的牙膏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0  18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牙膏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用牙膏避免交叉感染的牙膏壳。


背景技术:

2.大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会选择共用大支牙膏,经济实惠的同时能够尽快用完,避免牙膏拆封长时间后变质。然而如果家庭中有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在刷牙的过程中,感冒病毒、口腔细菌等很容易残留在牙刷毛缝中。挤牙膏时,在牙膏嘴与牙刷相互摩擦下,很可能将病毒、细菌等残留至牙膏及牙膏嘴上,以此传播至家庭中其他人的牙刷上,从而导致交叉感染。另外,当牙膏余量不多时,现有的牙膏壳较难将其挤出,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共用牙膏避免交叉感染的牙膏壳。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共用牙膏避免交叉感染的牙膏壳,包括壳体、牙膏嘴、端盖,所述牙膏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牙膏嘴与所述端盖相连,还包括:
6.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由接触面一、非接触面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组成,所述非接触面一为弧形面,且所述非接触面一的左右两端与所述接触面一的左右两端相连,所述上表面一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一和所述非接触面一的顶部,所述下表面一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一和所述非接触面一的底部;
7.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二弹性片由接触面二、非接触面二、上表面二、下表面二组成,所述非接触面二为弧形面,且所述非接触面二的左右两端与所述接触面二的左右两端相连,所述上表面二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二和所述非接触面二的顶部,所述下表面二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二和所述非接触面二的底部;
8.所述接触面一与所述接触面二的高度相同且相邻设置,所述下表面一的外沿和所述下表面二的外沿均设置在所述牙膏嘴的上表面,所述非接触面一与所述非接触面二的高度相同且两者之间形成与所述牙膏嘴同轴的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大于所述牙膏嘴的内径且小于等于所述牙膏嘴的外径。
9.作为优选,所述接触面一和所述接触面二之间的相邻缝呈直线形、s形、锯齿形中的任意一种。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对称设置。
11.作为优选,所述接触面一为倾斜面。
12.作为优选,所述接触面一的高度小于所述非接触面一的高度,所述下表面一为弧形面或倾斜面。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采用橡胶或者硅胶制成。
14.作为优选,还包括挤牙膏环,所述挤牙膏环的内径与所述壳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挤牙膏环套设在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挤牙膏环上对称设有两个拉环。
15.作为优选,所述挤牙膏环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顶部为弧形面。
16.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挤牙膏环的同一径向上。
17.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凸起分布在所述挤牙膏环的至少两个径向上,同一径向上的凸起均匀设置,相邻两个径向上的凸起交错设置。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邻的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两个弹性片之间的缝隙成为牙膏的通道,使用时,利用挤压壳体和松开时产生的力,使所述缝隙打开和关闭,自动切断牙膏,避免通过牙刷使牙膏断开而产生的交叉感染问题的出现。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共用牙膏避免交叉感染的牙膏壳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共用牙膏避免交叉感染的牙膏壳缝口关闭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共用牙膏避免交叉感染的牙膏壳缝口打开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的一个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的另一个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的另一个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的一个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的另一个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片的一个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片的另一个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共用牙膏避免交叉感染的牙膏壳挤牙膏环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标号:1-壳体、2-牙膏嘴、3-第一弹性片、301-接触面一、302-非接触面一、303-上表面一、304-下表面一、4-第二弹性片、401-接触面二、402-非接触面二、403-上表面二、404-下表面二、5-挤牙膏环、6-拉环、7-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
语;使用的术语中“上”、“下”、“左”、“右”等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等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4.如图1-1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共用牙膏避免交叉感染的牙膏壳,包括壳体1、牙膏嘴2、端盖(图中未示出),所述牙膏嘴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牙膏嘴2与所述端盖相连,还包括:
35.第一弹性片3,所述第一弹性片3由接触面一301、非接触面一302、上表面一303、下表面一304组成,所述非接触面一302为弧形面,且所述非接触面一302的左右两端与所述接触面一301的左右两端相连,所述上表面一303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一301和所述非接触面一302的顶部,所述下表面一304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一301和所述非接触面一302的底部;
36.第二弹性片4,所述第二弹性片4由接触面二401、非接触面二402、上表面二403、下表面二404组成,所述非接触面二402为弧形面,且所述非接触面二402的左右两端与所述接触面二401的左右两端相连,所述上表面二403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二401和所述非接触面二402的顶部,所述下表面二404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二401和所述非接触面二402的底部;
37.所述接触面一30与所述接触面二401的高度相同且相邻设置,所述下表面一304的外沿和所述下表面二404的外沿均设置在所述牙膏嘴2的上表面,所述非接触面一302与所述非接触面二402的高度相同且两者之间形成与所述牙膏嘴2同轴的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大于所述牙膏嘴2的内径且小于等于所述牙膏嘴2的外径。
3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与所述牙膏嘴2螺纹连接,使用牙膏时需将整个端盖旋拧取下,在该种牙膏壳中,所述第一弹性片3和所述第二弹性片4设置在所述牙膏嘴2上。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端盖虽然与所述牙膏嘴2螺纹连接,但是所述端盖也设有牙膏嘴及盖体,该牙膏嘴与盖体之间铰接,这时,所述第一弹性片3和所述第二弹性片4则设置在所述端盖上的牙膏嘴上。
3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面一301和所述接触面二401之间的相邻缝呈直线形、s形、锯齿形中的任意一种。当所述相邻缝呈s形或锯齿形时,能够提高相邻缝闭合时切断牙膏的能力。
4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片3和所述第二弹性片4对称设置。如此,一方面,更为美观;另一方面,当挤压或松开壳体1时,第一弹性片3和第二弹性片4的受力会更加均匀。
4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面一301和所述接触面二401均为倾斜面,且两个倾斜面之间相互平行。可选地,所述接触面一301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30
°
,夹角太大不利于牙膏的挤出。
4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面一301的高度小于所述非接触面一302的高度,所述下表面一304为弧形面或倾斜面。如此能够减小第一弹性片3和第二弹性片4的厚度,减小第一弹性片3和第二弹性片4打开和关闭所需要的力,使牙膏更容易挤出和断开。
4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片3和所述第二弹性片4采用橡胶或者硅胶制成。
44.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挤压所述壳体1,壳体1内部的牙膏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向牙膏嘴2方向移动,并传递推力至第一弹性片3和第二弹性片4,两个弹性片在受到推力的情况
下张开形成牙膏出口,牙膏被挤出。松开所述壳体1,内部牙膏受到的压力消失,且同时根据壳体1内外的压差产生反向吸力,两个弹性片自动封闭,牙膏在两个弹性片的剪切作用下自动断开,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45.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牙膏壳当,牙膏余量不多时较难挤出的技术问题,所述牙膏壳还包括挤牙膏环5,所述挤牙膏环5的内径与所述壳体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挤牙膏环5套设在所述壳体1的下部,所述挤牙膏环5上对称设有两个拉环6。
46.为了增强所述挤牙膏环5与壳体1之间的作用力,所述挤牙膏环5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起7,所述凸起7的顶部为弧形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7均匀分布在所述挤牙膏环5的同一径向上。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7分布在所述挤牙膏环5的至少两个径向上,同一径向上的凸起7均匀设置,相邻两个径向上的凸起7交错设置。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