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0  158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防护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建筑造型的美观,斜屋面设计越来越多,屋面檐口悬挑长度越来越大。现场施工难度越来越大,传统双排脚手架和吊篮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为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双排脚手架需要重新搭设架体或改变成三排、四排脚手架,而施工吊篮仅用于垂直作业面的施工。因此,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使用不方便,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若进行改架处理,成本太高;材料用料大,无法进行周转,影响工序穿插。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和吊篮应用于斜屋面时使用不便、无法周转、成本较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包括吊拉部件、防护架本体和支撑部件,其中,所述防护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向支杆、横向支杆和斜支杆,所述横向支杆垂直于所述竖向支杆并与所述竖向支杆连接,所述斜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向支杆连接,所述竖向支杆、横向支杆和斜支杆围设形成直角三角形空间,相邻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纵向支杆连接;所述吊拉部件包括拉环和固定件,所述拉环通过固定件与屋顶连接,所述拉环上连接有吊绳,所述吊绳背离所述拉环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架本体连接;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支撑于所述支架下方并与所述斜支杆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的底端支撑于悬挑檐沟底部。
6.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支撑部件和吊拉部件的配合将防护架本体支设于悬挑檐沟上,方便工人对斜屋面的施工,同时本防护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方便快捷,并且由于竖向支撑杆支撑于悬挑檐沟,与悬挑檐沟之间没有安装连接,因此方便防护架的移动和周转使用,有利于工序穿插进行。
7.在上述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支撑杆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调节孔,螺栓贯穿相应的调节孔和所述斜支杆将所述竖向支撑杆和斜支杆连接。
8.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由于各屋面的倾斜角度可能不同,通过将防护架本体的斜支杆与竖向支撑杆上不同位置的调节孔连接,来调整防护架本体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倾斜角度的斜屋面,提高本防护架的适用性。
9.在上述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所述斜支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螺
栓贯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调节孔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竖向支撑杆连接,所述斜支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适配的第二连接孔,螺栓贯穿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斜支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10.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连接杆,使竖向支撑杆通过连接杆与斜支杆连接,增大了竖向支撑杆与斜支杆的连接面积,使得竖向支撑杆对斜支杆的支撑更稳定。
11.在上述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件为由钢筋弯折形成的g形结构,所述拉环固定于所述g形结构的上端,所述g形结构的下端卡设于屋顶的屋脊梁。
12.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拉环通过g形结构卡设于屋脊梁上,不仅对防护架本体形成稳定支撑,还方便固定件的拆卸,有利于移动和周转使用。
13.在上述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吊拉部件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用于放置于所述g形结构的上端与屋顶之间。
14.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垫块,一方面避免g形结构对屋顶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垫块对钢筋的上端形成支撑,避免g形结构变形。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使用状态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支撑部件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列表:1、竖向支杆;2、横向支杆;3、斜支杆;4、拉环;5、固定件;6、吊绳;7、竖向支撑杆;71、调节孔;8、防护栏;9、连接杆;91、第一连接孔;10、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包括吊拉部件、防护架本体和支撑部件,其中,防护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架,支架包括竖向支杆1、横向支杆2和斜支杆3,横向支杆2垂直于竖向支杆1并通过高强螺栓与竖向支杆1连接,斜支杆3的一端通过高强螺栓与竖向支杆1连接、另
一端通过高强螺栓与横向支杆2连接,竖向支杆1、横向支杆2和斜支杆3围设形成直角三角形空间,相邻支架之间通过纵向支杆(图中未示出)连接,纵向支杆通过高强螺栓与支架连接;吊拉部件包括拉环4和固定件5,拉环4通过固定件5与屋顶连接,拉环4上连接有吊绳6,吊绳6背离拉环4的一端与横向支杆2和斜支杆3的连接点连接;支撑部件包括竖向支撑杆7,竖向支撑杆7支撑于支架下方并与斜支杆3连接,竖向支撑杆7的底端支撑于悬挑檐沟底部。
22.防护架本体背离斜屋面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栏8,防护架本体通过竖向支撑杆7支撑于悬挑檐沟底部,通过吊绳6与屋顶连接,吊绳6对防护架本体形成拉力,与竖向支撑杆7共同作用保证防护架本体的稳定,方便工人对斜屋面的施工,同时本防护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方便快捷,并且由于竖向支撑杆7支撑于悬挑檐沟,与悬挑檐沟之间没有安装连接,因此方便防护架的移动和周转使用,有利于工序穿插进行。
23.如图1和图2所示,竖向支撑杆7与斜支杆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9,竖向支撑杆7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五个调节孔71,连接杆9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91,斜支杆3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根据斜屋面的倾斜角度,将螺栓贯穿相应的调节孔71和位于中间的第一连接孔91,使竖向支撑杆7和连接杆9连接,将螺栓贯穿位于两侧的第一连接孔91和第二连接孔,使连接杆9和斜支杆3连接。
24.由于各屋面的倾斜角度可能不同,通过将防护架本体的斜支杆3与竖向支撑杆7上不同位置的调节孔71连接,来调整防护架本体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倾斜角度的斜屋面,提高本防护架的适用性。
25.吊拉部件还包括垫块10,固定件5为由钢筋弯折形成的g形结构,拉环4固定于g形结构的上端,g形结构的下端卡设于屋顶的屋脊梁,垫块10放置于g形结构的上端与屋顶之间。
26.拉环4通过g形结构卡设于屋脊梁上,不仅对防护架本体形成稳定支撑,还方便固定件5的拆卸,有利于移动和周转使用;垫块10的设置一方面避免g形结构对屋顶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垫块10对钢筋的上端形成支撑,避免g形结构变形。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具体使用方式如下:将连接好的防护架本体的斜支杆3通过连接杆9与竖向支撑杆7连接,将竖向支撑杆7的底端放置于悬挑檐沟的底部,对防护架本体形成支撑,将固定件5卡设于屋脊梁上,并在固定件5的顶端与屋顶之间放置垫块10,在拉环4和防护架本体之间设置吊绳6,调整吊绳6的长度,使吊绳6和竖向支撑杆7配合将防护架本体保持平衡。
28.上述实施例中,竖向支撑杆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调节孔,并通过螺栓与斜支杆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竖向支撑杆与斜支杆固定连接,竖向支撑杆为伸缩杆,且伸缩杆之间设置有插孔,通过将销轴穿设于不同的插孔中,调整竖向支撑杆的长度。
29.上述实施例中,固定件为g形结构,g形结构卡设于屋脊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为绳夹,吊绳环绕屋脊梁并通过绳夹固定。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