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组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涂胶嘴及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池模组的成组工艺优化是提高电池模组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电池模组通常采用涂胶工艺实施组装。胶水粘接是实现电池连接成电池模组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减少结构组装带来的空间和重量的增加,也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同时还能确保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3.目前的涂胶设备使用后,涂胶嘴的内壁会粘附胶层,难以清洁,若胶层堆积,会影响出胶的均匀性,需要频繁地更换新的出胶嘴以保障出胶均匀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涂胶嘴及涂胶装置,能够解决目前需要频繁更换新的出胶嘴以保障出胶均匀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涂胶嘴,包括:内衬胶嘴,包括至少两个子内衬,至少两个所述子内衬可拆卸地连接,围合形成设有出胶口的胶腔;以及外胶嘴,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内衬胶嘴的外侧,以使至少两个所述子内衬相对固定。
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涂胶嘴包括内衬胶嘴和外胶嘴,通过至少两个子内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围合形成可容纳胶水的胶腔,并将外胶嘴设置在内衬胶嘴外,利用外胶嘴进一步对各个子内衬进行限位约束,使至少两个子内衬相对固定,避免各个子内衬在涂胶过程中相互分离开而导致漏胶。且外胶嘴与内衬胶嘴可拆卸连接,使得涂胶结束后,将外胶嘴与内衬胶嘴拆开,并将各个子内衬之间相互拆开,从而可以方便地单独对拆开之后的各个子内衬进行清洁,无需频繁更换涂胶嘴即可保障出胶均匀性,避免频繁更换涂胶嘴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胶嘴包括至少两个固定部,至少两个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与所述内衬胶嘴适配的固定腔。通过设置外胶嘴包括至少两个固定部,且至少两个固定部相互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形成与内衬胶嘴适配的固定腔,使得外胶嘴与内衬胶嘴之间的连接更方便快捷,且在涂胶结束后,能够将各个固定部相互拆开,以便于将内衬胶嘴从外胶嘴中取出进行清洁。
8.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固定部借助于螺钉或者螺栓可拆卸连接为一体。利用螺钉或者螺栓实现各个固定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各个固定部之间能够紧密连接,避免涂胶过程中外胶嘴从内衬胶嘴上松脱,也由于采用螺钉或者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使得涂胶结束后,各个固定部的拆卸方便快捷。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衬胶嘴与所述外胶嘴的固定腔之间为过盈配合,使得外胶嘴能够对内衬胶嘴的各个子内衬施加向内的挤压力,以使各个子内衬更加紧密地连接,提升内衬胶嘴的密封性,避免胶水从内衬胶嘴中漏出,从而避免胶水污染外胶嘴,并避免胶
水浪费。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内衬借助于螺钉或者螺栓连接;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内衬中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适配的限位凹槽。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限定连接的方式实现相邻两个子内衬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各个子内衬拆装方便。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内衬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子内衬彼此相对设置,以形成设有所述出胶口的所述胶腔。在外胶嘴与内衬胶嘴过盈配合的情况下,将两个子内衬彼此相对设置,利用外胶嘴施加的挤压力即可实现两个子内衬之间的密封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内衬的材质包括氟聚合物和/或有机硅。采用表面能较低的氟聚合物和/或有机硅形成子内衬,使得胶水在胶腔内流动更顺畅,从而提升出胶的均匀性,并降低涂胶后胶水挂壁的程度,便于涂胶嘴的清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衬胶嘴设有出胶口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外胶嘴。由于外胶嘴套设在内衬胶嘴外,对内衬胶嘴起到限位支撑作用,此处设置内衬胶嘴设有出胶口的一端凸出于外胶嘴外,能够防止外胶嘴在涂胶过程中刮蹭或者刮伤基材表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衬胶嘴凸出于所述外胶嘴外的部分的尺寸为5mm-10mm。一方面,限定内衬胶嘴凸出于外胶嘴外的部分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5mm,保障内衬胶嘴凸出于外胶嘴外的部分的尺寸较大,从而有效地避免外胶嘴刮蹭或者刮伤基材表面;另一方面,限定内衬胶嘴凸出于外胶嘴外的部分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10mm,避免内衬胶嘴凸出于外胶嘴外的部分尺寸过大而使内衬胶嘴涂胶过程中得不到良好的支撑。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涂胶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涂胶嘴。
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涂胶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涂胶嘴的爆炸图;
19.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内衬胶嘴的子内衬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子内衬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1.图5为图3中子内衬又一视角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外胶嘴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与图6中固定部配合的另一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号说明:
25.100、内衬胶嘴;110、子内衬;120、胶腔;130、出胶口;200、外胶嘴;210、固定部;220、固定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在车辆、船舶或者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电池模组使用广泛。而电池模组的成组工艺优化是提高电池模组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电池模组通常采用涂胶工艺实施组装。胶水粘接是实现电池连接成电池模组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减少结构组装带来的空间和重量的增加,也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同时还能确保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33.在电池模组的组装工艺中,利用涂胶设备进行涂胶后,涂胶嘴的内壁会粘附胶层,难以清洁,而若胶层堆积,则会影响后续涂胶过程中出胶均匀性,为保障良好的出胶均匀性,通常需要频繁地更换新的涂胶嘴,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基于以上考虑,需要提供一种涂胶嘴,解决目前需要频繁更换新的出胶嘴以保障出胶均匀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34.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涂胶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涂胶嘴的爆炸图。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的涂胶嘴,包括内衬胶嘴100和外胶嘴200。其中,内衬胶嘴100包括至少两个子内衬110,至少两个子内衬110可拆卸地连接,围合形成设有出胶口130的胶腔120。可以理解的是,内衬胶嘴100与涂胶设备的胶水供应处连
接,在涂胶过程中,胶水进入内衬胶嘴100的胶腔120,然后从出胶口130离开内衬胶嘴100而涂布在基材上。外胶嘴200可拆卸地设置于内衬胶嘴100的外侧,以使至少两个子内衬110相对固定,通过外胶嘴200的设置,使得可拆卸连接的各个子内衬110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提升内衬胶嘴100的密封性。
3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涂胶嘴包括内衬胶嘴100和外胶嘴200,通过至少两个子内衬110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围合形成可容纳胶水的胶腔120,并将外胶嘴200设置在内衬胶嘴100外,利用外胶嘴200进一步对各个子内衬110进行限位约束,使至少两个子内衬110相对固定,避免各个子内衬110在涂胶过程中相互分离开而导致漏胶。且外胶嘴200与内衬胶嘴100可拆卸连接,使得涂胶结束后,将外胶嘴200与内衬胶嘴100拆开,并将各个子内衬110之间相互拆开,从而可以方便地单独对拆开之后的各个子内衬110进行清洁,无需频繁更换涂胶嘴即可保障出胶均匀性,避免频繁更换涂胶嘴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36.在上述实施例中,内衬胶嘴100包括至少两个子内衬110,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胶嘴100包括两个子内衬110,两个子内衬110配合围设成胶腔120。例如,当涂胶嘴为扁平的宽幅涂胶嘴时,涂胶嘴内的胶腔120相对狭窄,难以直接对涂胶嘴进行清洁,通过设置内衬胶嘴100包括两个子内衬110,利用两个子内衬110相互对接,围合形成所需形状的胶腔120,而在涂胶结束后,通过将两个子内衬110拆开,即可使内衬胶嘴100的内壁暴露,从而便于清洁。
37.参阅图3至图5,进一步地,两个子内衬110可以设置为形状、大小相同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形状、大小相异的结构。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所需要的胶腔120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时,设置两个子内衬110的横截面形状为“[”形,或者设置两个子内衬110的横截面形状设置“l”形,将两个子内衬110对接即可围合形成矩形。又如,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设置一个子内衬110的横截面形状为“[”形,另一个子内衬110的横截面形状为“丨”形,将两个子内衬110对接即可围合形成矩形。
[0038]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衬胶嘴100包括三个或者更多个子内衬110。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子内衬110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三个子内衬110可围合形成矩形。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外胶嘴200更好地使至少两个子内衬110相对固定,设置外胶嘴200的材质为硬质金属或者合金,以提供更好地支撑。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胶嘴200包括至少两个固定部210,至少两个固定部210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与内衬胶嘴100适配的固定腔220。通过设置外胶嘴200包括至少两个固定部210,且至少两个固定部210相互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形成与内衬胶嘴100适配的固定腔220,使得外胶嘴200与内衬胶嘴100之间的连接更方便快捷。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外胶嘴200与内衬胶嘴100的连接过程具体为,在内衬胶嘴100的各个子内衬110相互连接后,将外胶嘴200的各个固定部210围绕内衬胶嘴100外侧设置,然后将各个固定部210相互连接固定,即可实现外胶嘴200与内衬胶嘴100之间的连接,避免了外胶嘴200与内衬胶嘴100之间的对位问题,提高组装效率。并且,在涂胶结束后,能够将各个固定部210相互拆开,以便于将内衬胶嘴100从外胶嘴200中取出进行清洁。其中,固定部21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2、图6和图7,固定部2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部210各具有相对设置的矩形的主体固定板,其中一固定部210的一条边上设有侧固定板,另一固定部210的两条边上设有侧固定板,两个主体固定板和三个侧固定板围合形成
横截面为矩形的立体空间,且一端开口,以供内衬胶嘴100的出胶口130出胶。固定部210的数量具体可根据涂胶嘴的形状以及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0041]
进一步地,外胶嘴200可以形成全包围的结构或者非全包围的结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胶嘴200的各个固定部210围合形成筒状结构,使得外胶嘴200与内衬胶嘴100形成套接结构,此时,内衬胶嘴100与外胶嘴200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化,使得外胶嘴200对内衬胶嘴100的各个子内衬110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胶嘴200的各个固定部210组合形成环形网状结构或者部分镂空的结构,从而在对内衬胶嘴100的各个子内衬110进行固定的同时,减少外胶嘴200所需的材料,节省成本。
[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固定部210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利用螺钉或者螺栓实现各个固定部2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各个固定部210之间能够紧密连接,避免涂胶过程中外胶嘴200从内衬胶嘴100上松脱,也由于采用螺钉或者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使得涂胶结束后,各个固定部210的拆卸方便快捷。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外胶嘴2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部210,两个固定部210上设置有螺纹孔,在涂胶开始前,通过螺钉将两个固定部210进行固定,实现对内衬胶嘴100的各个子内衬110进行固定,在涂胶结束后,将螺钉取下,实现外胶嘴200各个固定部210的拆卸,从而便于将内衬胶嘴100取出而进行清洁。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胶嘴100与外胶嘴200的固定腔220之间为过盈配合,使得外胶嘴200能够对内衬胶嘴100的各个子内衬110施加向内的挤压力,以使各个子内衬110更加紧密地连接,提升内衬胶嘴100的密封性,避免胶水从内衬胶嘴100中漏出,从而避免胶水污染外胶嘴200,并避免胶水浪费。具体地,当内衬胶嘴100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时,外胶嘴200形成的固定腔220的横截面形状也为矩形,内衬胶嘴100与固定腔220过盈配合;当内衬胶嘴100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圆形、椭圆形、腰形或者其组合形状时,外胶嘴200形成的固定腔220的形状与之匹配,且两者过盈配合,以提升内衬胶嘴100的密封性能,避免胶水从相邻的子内衬110之间漏出而污染外胶嘴200或者造成胶水浪费。
[0044]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内衬110借助于螺钉或者螺栓连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相邻两个子内衬1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各个子内衬110拆装方便,涂布前的组装效率高,且涂布完成后能够快速拆卸,从而减少清洁所需的时间。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子内衬110上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或者螺栓旋紧在两个子内衬110的螺纹孔中,实现两个子内衬110之间的固定。
[0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内衬110中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与限位凸起适配的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限定连接的方式实现相邻两个子内衬1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各个子内衬110拆装方便,涂布前的组装效率高,且涂布完成后能够快速拆卸,从而减少清洁所需的时间。
[0046]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内衬胶嘴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子内衬110,两个子内衬110的相对端面上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与限位凸起适配的限位凹槽,以出胶方向为胶腔120的深度方向,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实现了两个子内衬110在胶腔120深度方向的限位,再配合外胶嘴200的固定作用,使得两个子内衬110在胶腔120的周向也相对固定。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内衬110中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与限位
凸起适配的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实现两个子内衬110之间的限位,并进一步在子内衬110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钉进一步对相邻两个子内衬110进行固定。
[0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内衬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子内衬110彼此相对设置,以形成设有出胶口130的胶腔120。在外胶嘴200与内衬胶嘴100过盈配合的情况下,将两个子内衬110彼此相对设置,利用外胶嘴200施加的挤压力即可实现两个子内衬110之间的密封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0049]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涂胶嘴为宽幅出胶嘴,即内衬胶嘴100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在第二方向的尺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均与出胶方向垂直,在此种情况下,两个子内衬110之间可供利用的空间较小,设置两个子内衬110彼此相对设置,使得两个子内衬110结构简单,结合外胶嘴200与内衬胶嘴100过盈配合的设置,既实现了外胶嘴200对内衬胶嘴100的子内衬110的固定,又简化了内衬胶嘴100的结构,避免内衬胶嘴100内结构复杂而影响出胶。
[00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内衬110的材质包括氟聚合物和/或有机硅。采用表面能较低的氟聚合物和/或有机硅形成子内衬110,使得胶水在胶腔120内流动更顺畅,从而提升出胶的均匀性,并降低涂胶后胶水挂壁的程度,便于涂胶嘴的清洁。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子内衬110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使得胶水在胶腔120内流动更顺畅,从而提升出胶的均匀性,并降低涂胶后胶水挂壁的程度,便于涂胶嘴的清洁。
[005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胶嘴100设有出胶口130的一端凸出于外胶嘴200。由于外胶嘴200套设在内衬胶嘴100外,对内衬胶嘴100起到限位支撑作用,此处设置内衬胶嘴100设有出胶口130的一端凸出于外胶嘴200外,能够防止外胶嘴200在涂胶过程中刮蹭或者刮伤基材表面。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胶嘴100凸出于外胶嘴200外的部分的尺寸为5mm-10mm。一方面,限定内衬胶嘴100凸出于外胶嘴200外的部分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5mm,保障内衬胶嘴100凸出于外胶嘴200外的部分的尺寸较大,从而有效地避免外胶嘴200刮蹭或者刮伤基材表面;另一方面,限定内衬胶嘴100凸出于外胶嘴200外的部分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10mm,避免内衬胶嘴100凸出于外胶嘴200外的部分尺寸过大而使内衬胶嘴100涂胶过程中得不到良好的支撑。
[0053]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涂胶装置,该涂胶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涂胶嘴。由于该涂胶装置包括上述涂胶嘴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该涂胶装置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