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极柱焊接防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0  1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极柱防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极柱焊接防震结构。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往大型化发展,现在的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电芯与正极柱及负极柱焊接的方式来进行导接。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授权公告号cn 210640307 u),该专利技术能够通过连接片、双头螺栓、安装筒、减震座、缓冲板、缓冲弹簧、固定壳以及夹持板,该设计能够对电池极柱进行固定与防震,解决了锂离子电池极柱固定与防震效果不好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固定效果,但是,该专利的对正极柱与负极柱的减震效果较差,结构简单,使得影响其工作,并且安装板的安装的稳定性较差,造成其使用不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极柱焊接防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极柱焊接防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包括安装板以及安装在安装板上表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从左到右分别嵌入安装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的末端在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下表面均对称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滑动安装有稳固座,且安装板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末端贯穿安装板的上表面并且转动连接有连接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缓冲杆,所述壳体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连接在缓冲杆的下表面。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弹簧的末端设置在壳体内部下表面,所述壳体的内部下表面对称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套接安装有旋转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对称安装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外部套接有吸盘。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固座的上表面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安装有滑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滑板相互滑动的滑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板与连接块呈“t”型设置,所述稳固座为梯形设置,所述连接块安装在稳固座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固座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重力块,且稳固座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杆下方设置的第一弹簧的作用,可在缓冲板受到震动时,缓冲板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杆连接的旋转杆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旋转杆通过转轴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弹簧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同时缓冲杆向下移动,使得缓冲杆底部设置的第二弹簧受到挤压发生形变,进而可有效的提高正极柱与负极柱的防震效果,避免影响正常工作。
15.2、利用滑板在滑槽中的滑动,使得滑板下方通过连接块连接的稳固座快速的安装,从而利用稳固座内部设置的重力块,可增加安装板的稳定性,避免正极柱与负极柱的工作,并且通过转杆的转动,可使得转动杆末端转动连接的连接板向下移动,进而使得连接板下方设置的吸盘与安装面吸附,从而能够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极柱焊接防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18.图3为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极柱焊接防震结构中第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20.图5为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极柱焊接防震结构中重力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正极柱;2、壳体;3、转动杆;4、安装板;5、稳固座;6、负极柱;7、缓冲板;8、连接板;9、连接杆;10、转轴;11、固定板;12、缓冲杆;13、旋转杆;14、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6、固定槽;17、安装柱;18、吸盘;19、滑板;20、连接块;21、防滑层;22、重力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包括安装板4以及安装在安装板4上表面的壳体2,壳体2的上表面从左到右分别嵌入安装有正极柱1和负极柱6,正极柱1和负极柱6的末端在壳体2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板7,缓冲板7的下表面均对称安装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杆13,旋转杆13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弹簧14,缓冲板7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缓冲杆12,壳体2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固定槽16,固定槽1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的顶端连接在缓冲杆12的下表面,第一弹簧14的末端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下表面,壳体2内部下表面对称安装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10,转轴10的外部套接安装有旋转杆13,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杆13下方设置的第一弹簧14的作用,可在缓冲板7受到震动时,缓冲板7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杆9连接的旋转杆13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旋转杆13通过转轴10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弹簧14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同时缓冲杆12向下移动,使得缓冲杆12底部设置的第二弹簧15受到挤压发生形变,进而可有效的提高正极柱1与负极柱6的防震效果,避免影响正常工作。
23.在图1、图4和图5中:安装板4的下表面滑动安装有稳固座5,且安装板4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转动杆3,转动杆3的末端贯穿安装板4的上表面并且转动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
的下表面对称安装有安装柱17,安装柱17的外部套接有吸盘18,稳固座5的上表面安装有连接块20,连接块20的上端安装有滑板19,安装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滑板19相互滑动的滑槽,滑板19与连接块20呈“t”型设置,稳固座5为梯形设置,连接块20安装在稳固座5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稳固座5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重力块22,且稳固座5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层21,利用滑板19在滑槽中的滑动,使得滑板19下方通过连接块20连接的稳固座5快速的安装,从而利用稳固座5内部设置的重力块22,可增加安装板4的稳定性,避免正极柱1与负极柱6的工作,并且通过转动杆3的转动,可使得转动杆3末端转动连接的连接板8向下移动,进而使得连接板8下方设置的吸盘18与安装面吸附,从而能够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正极柱1与负极柱6的末端均嵌入到壳体2的内部,并且正极柱1与负极柱6末端均连接有缓冲板7,在正极柱1与负极柱6受到震动时,会使得缓冲板7下表面通过连接杆9连接的旋转杆1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旋转杆13下表面设置的第一弹簧14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同时会转轴10在固定板11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可对正极柱1与负极柱6起到很好的缓冲减震的作用,并且在缓冲板7的下表面安装有缓冲杆12,缓冲杆12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弹簧15,而第二弹簧15设置在固定槽16的内部,进而在缓冲板7受到挤压时,同时会使得缓冲杆12向固定槽16中移动,同时也会使得第二弹簧15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从而能够提高正极柱1与负极柱6的减震,避免影响正常工作,在安装板4的下表面滑动安装有稳固座5,即稳固座5的上表面通过连接块20连接的滑板19在安装板4下表面开设的滑槽中进行滑动,而在稳固座5的内部设置有重力块22,利用重力块22可增加稳固座5的稳定性,即能够增加安装板4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转动杆3的转动,可使得转动杆3末端转动连接的连接板8向下移动,进而使得连接板8下方设置的吸盘18与安装面吸附,从而能够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2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