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转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摆渡机和应用该数据摆渡机的数据存储终端。
背景技术:
2.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为了保护特定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分别隔离不同的网络环境。
3.通常情况下,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之间通过网络设备进行数据连接,在网络设备上通过对应的协议实现设置不同网络之间的网络防火墙,或者,对不同的网络环境进行权限的赋予。但是,这种情况下,不同的网络之间是有网络设备实现连接的,当管理员的信息泄露时,会导致不法分子对网络设备进行入侵,进而导致数据的安全受到威胁。如此,如何做到不同网络之间的物理隔离,且能实现特定数据的摆渡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数据摆渡机,旨在解决在多个网络处于物理隔离的场景下,如何实现多个网络之间数据的摆渡。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数据摆渡机包括:
6.机体,所述机体设置有安装腔;
7.第一数据迁移机构,所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与所述安装腔的至少一个内壁面呈间隔设置;以及
8.第二数据迁移机构,所述第二数据迁移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数据迁移机构与所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数据迁移机构背离所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的一侧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呈间隔设置;
9.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包括第一数据输出模组和第一信息采集模组,所述第二数据迁移机构包括第二数据输出模组和第二信息采集模组,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模组与所述第二数据输出模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模组与所述第一数据输出模组相对设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包括:
11.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安装腔;
12.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支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腔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以及
13.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呈并行设置;
14.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输出模组和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模组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数据输出模组和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模组设于所述第二支架。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输出模组和所述第二数据输出模组为
显示模组,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模组和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模组为摄像模组;
16.所述第一数据输出模组和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模组相邻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数据输出模组和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模组相邻设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模组与所述第二数据输出模组相对,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模组与所述第一数据输出模组相对。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条形孔,多个所述第一条形孔沿所述第一支架的延伸方向设置;
18.且/或,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条形孔,多个所述第二条形孔沿所述第二支架的延伸方向设置。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壳体和两个端盖,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通槽,两个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盖合于所述安装通槽的两端,两个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
20.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安装通槽内,所述安装支架与两个所述端盖呈平行设置,所述安装支架分隔所述安装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22.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安装电路器件,所述电路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和所述第二数据迁移机构电连接。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过线孔;
24.所述机体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机壳连接,并遮挡部分所述过线孔。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设置有两个过线孔,两个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安装腔,并分别位于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侧;
26.所述机体还包括两个遮挡件,两个所述遮挡件与所述机壳连接,并分别遮挡部分所述过线孔。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摆渡机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和多个所述第二数据迁移机构,一所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与一所述第二数据迁移机构相对设置。
2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数据存储终端,包括至少两个数据库和所述数据摆渡机,一所述数据库与所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电连接,另一所述数据库与所述第二数据迁移机构电连接。
2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数据迁移机构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相对设于机体的安装腔内,并使得第一数据迁移机构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均与安装腔的内壁面部分间隔,使得第一数据迁移机构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均与安装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避位空间,避位空间用于容置走线和/或电路器件,提高安装腔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第一数据迁移机构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相互靠近,有效减小第一数据迁移机构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之间的距离,以提高第一信息采集模组获取第二数据输出模组输出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第二信息采集模组获取第一数据输出模组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可以理解地,在第一数据迁移机构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的前提下,采用第一数据输出模组和/或第二数据输出模组以电磁波、声波、光束或图像作为载体输出数据信息,通过第一信息采集模组
和/或第二信息采集模组采集对应的数据信息,以便于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本实用新型数据摆渡机实现不同网络的物理隔离,并实现数据的摆渡。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数据摆渡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中沿
ⅰ‑ⅰ
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中沿
ⅱ‑ⅱ
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数据摆渡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数据摆渡机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图1中数据摆渡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号说明:
3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机体13第一支架11安装腔131第一条形孔111第一腔体14第二支架112第二腔体141第二条形孔12机壳15遮挡件121壳体2第一数据迁移机构1211安装通槽21第一数据输出模组122端盖22第一信息采集模组1221过气孔3第二数据迁移机构1222把手31第二数据输出模组123安装支架32第二信息采集模组124过线孔4存储机构125沉槽5通信机构126散热孔6电路器件127安装孔
ꢀꢀ
39.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2.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数据摆渡机。具体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数据摆渡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为图1中沿
ⅰ‑ⅰ
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为图1中沿
ⅱ‑ⅱ
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数据摆渡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数据摆渡机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为图1中数据摆渡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该数据摆渡机,包括:机体1,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以及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机体1设置有安装腔11;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设于安装腔11内,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与安装腔11的至少一个内壁面呈间隔设置;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设于安装腔11内,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与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相对设置,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背离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的一侧与安装腔11的内壁面呈间隔设置。
45.其中,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包括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第一信息采集模组 22,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包括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和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与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相对设置,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与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相对设置。
4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相对设于机体1的安装腔11内,并使得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均与安装腔11的内壁面部分间隔,使得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 均与安装腔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避位空间,避位空间用于容置线缆和/或电路器件6,提高安装腔11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相互靠近,有效减小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 之间的距离,以提高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获取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输出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获取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可以理解地,在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的前提下,采用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或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以电磁波、声波、光束或图像作为载体输出数据信息,通过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 和/或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采集对应的数据信息,以便于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本实用新型数据摆渡机实现不同网络的物理隔离,并实现数据的摆渡。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为一体设置。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和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为
一体设置。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与安装腔11的至少一个内壁面呈间隔设置,可以理解为:定义数据摆渡机具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安装腔11的内壁面对应于上下方向的上下侧壁,安装腔 11的内壁面对应于左右方向的左右侧壁,以及安装腔11的内壁面对应于前后方向的前后侧壁。即是,当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与安装腔11的内壁面连接时,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与安装腔11的一部分内壁面呈间隔,以使得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与安装腔11的一部分内壁面之间形成避位空间,使得避位空间可用于安装导线和电路器件6,提高安装腔11的空间利用率。上述中,安装腔11的一部分内壁面可为安装腔11的上下侧壁、安装腔11的前后侧壁和安装腔11的左右侧壁的一个或多个壁面的组合。
50.其中,当安装腔11的轮廓设置为矩形体轮廓时,上下侧壁、左右侧壁以及前后侧壁为平面;当安装腔11的轮廓设置为球体轮廓时,上下侧壁、左右侧壁以及前后侧壁为弧面;当安装腔11的轮廓设置为不规则形状时,上下侧壁、左右侧壁以及前后侧壁为具有一定弧度或折角的表面。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或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以电磁波、声波、光束或图像作为载体输出数据信息,通过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和/或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采集对应的数据信息,可以理解为:
52.第一实施例,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设置为显示模组,例如:任意型号的显示屏。可以理解地,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设置为摄像模组,用于拍摄显示模组展示的图像,并配合控制电路实现图像的信息分析和存储,例如:通过图片识别文字实现文字的存储,或者,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实现数据的换算、解析以及存储。
53.第二实施例,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设置为发声模组,例如:扬声器。可以理解地,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设置为拾音器,用于获取发生模组发出的声音,并配合控制电路实现声音的信息分析和存储,例如:通过播放语音,通过语音转文字,以实现数据的存储。
54.第三实施例,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设置为光传输模组,例如:红外模组。可以理解地,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设置为光接收器,用于获取光传输模组发出的光束,并配合控制电路实现光束的信息分析和存储,例如:在预定时间内,光传输模组以规定的频率发出光束,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实现光束的获取,该规定的频率可为一段时间内发出的光束,控制电路以二进制方式解析光束所承载的信息。
55.第四实施例,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设置为nfc模块。
56.基于上述,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可选择如上述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的任意一种形态。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可选择如上述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的任意一种形态。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机体1包括:机壳12,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机壳12设置有安装腔11;第一支架13设于安装腔11 内,第一支架13的延伸方向与安装腔11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第二支架14 设于安装腔11内,第二支架14与第一支架13呈并行设置;其中,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设于第一支架13,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和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设于第二支架14。
58.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1的轮廓设置为矩形腔体,安装腔11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其中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和高度方向的尺寸,安装腔11
的延伸方向与安装腔11的长度方向同向。第一支架 13和第二支架14设于安装腔11内,第二支架14与第一支架13呈并行设置,以使得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均与安装腔11的两端的内壁面围合形成三角立方体的避让空间,三角立方体的避让空间相比较于矩形体的避让空间增大了避让空间的可使用尺寸,有效提高安装腔11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均倾斜设置在安装腔11内,使得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分别设于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时,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 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的相对关系存在错位,即是指,可使得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与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正对设置,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与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正对设置,减少调整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的相对位置的时间,提高数据摆渡机的安装效率。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数据摆渡机具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即是指,机壳12具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在实际应用中,定义放置机壳12的平台为安装平台,机壳12的上表面、下表面、左表面、右表面、前表面或后表面的任意一个平面与安装平台贴合。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第二数据输出模组 31为显示模组,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和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为摄像模组;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相邻设于第一支架13,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和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相邻设于第二支架14,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 与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相对,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与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相对。
6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为显示模组,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和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为摄像模组,以便于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和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分别获取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展示的图像信息,进而配合控制电路实现图像信息的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信息存储到存储机构4。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3的中部具有通孔,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和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设于第一支架13上,第一数据输出模组 21和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的两侧与第一支架13的两侧连接,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的数据输出端和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的数据采集端均对应通孔设置。同理,第二支架14的中部具有另一个通孔,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的数据输出端和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的数据采集端均对应第二支架14的通孔设置。
63.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第一支架1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条形孔131,多个第一条形孔131沿第一支架13的延伸方向设置;锁紧件穿过第一条形孔131与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连接,以使得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固定在第一支架13上;其中,锁紧件为螺钉或卡销。可以理解地,以便于调整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在第一支架13上的相对位置。
64.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第二支架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条形孔141,多个第二条形孔141沿第二支架14的延伸方向设置;锁紧件穿过第二条形孔141与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连接,以使得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固定在第二支架14上;其中,锁紧件为螺钉或卡销。可以理解地,以便于调整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在第二支架14上的相对位置。
65.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定义数据摆渡机具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即是指,机壳12具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数据摆渡机还包括至少两个存储机构4,两个存储机构4分别与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连接。可以
理解地,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与存储机构4、第一数据输出模组21以及第一信息采集模组22电连接连接,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还包括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与另一存储机构4、第二数据输出模组31以及第二信息采集模组32电连接连接。
66.可选地,第一控制电路为单片机。第二控制电路为单片机。
67.可选地,存储机构4可设于安装腔11的上侧壁或下侧壁;或者,存储机构4可设于安装腔1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
68.可选地,存储机构4为存储硬盘。
69.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所示,数据摆渡机包括至少两个通信机构5,两个通信机构5分别与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连接,以便于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可与对应的网络进行数据连接。
70.可选地,通信机构5为路由器。
71.可选地,通信机构5可设于安装腔11的上侧壁或下侧壁;或者,通信机构 5可设于安装腔1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
7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机壳12包括壳体121和两个端盖122,壳体121设置有安装通槽1211,两个端盖122与壳体121 连接,并盖合于安装通槽1211的两端,两个端盖122与壳体121围合形成安装腔11;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与壳体121连接。
7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壳体121的安装通槽1211的两侧通过两个端盖122连接,以便于通过卸下至少一个端盖122,以实现维护安装通槽1211内部的器件。
7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壳12的前表面或机壳12 的后表面与安装平台贴合。也就是说,壳体121的安装通槽1211沿着壳体121 的左右方向延伸,安装通槽1211的两端贯穿壳体121的左右表面,壳体121的前表面或壳体121的后表面与安装平台贴合,以使得安装通槽1211的两端位于壳体121的两侧,以便于在进行设备维护时,便于拆卸端盖122。
75.基于上述,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沿着左右方向并排设置,以使得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并排外露于安装通槽1211的一端。
7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机壳12的下表面或机壳12的上表面与安装平台贴合。
7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机壳12的下表面或机壳12的上表面与安装平台贴合。
7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端盖122上设置有把手1222。
7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至少一个端盖122设置有过气孔1221。
8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机壳12还包括安装支架123,安装支架123设于安装通槽1211内,安装支架123与两个端盖122 呈平行设置,安装支架123分隔安装腔11为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部分连通;
81.其中,结合图5所示,第一腔体111用于安装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第二腔体112用于安装电路器件6,电路器件6分别与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电连
接。
8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安装支架123分隔安装腔11为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以便于在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内分别安装不同的元器件,以便于对安装腔11内的零部件实现分区管理,提高数据摆渡机的可维护性。
8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23与所述安装腔11的内壁面通过卡扣连接。
8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23与所述安装腔11的内壁面通过螺钉锁合。
8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可设于第一支架13;或者,第一控制电路设于安装支架123。
8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还包括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可设于第二支架14;或者,第二控制电路设于安装支架123。
8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机壳12设置有连通安装腔11的过线孔124;机体1还包括遮挡件15,遮挡件15与机壳12连接,并遮挡部分过线孔124,采用遮挡件15遮挡部分过线孔124,有效缩小过线孔124的敞开尺寸,避免小动物进入到安装腔11内,减少进入安装腔11内的光线,提高数据摆渡机的使用稳定性。
8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机壳12设置有两个过线孔124,两个过线孔 124连通安装腔11,并分别位于机壳12的相对两侧;机体1还包括两个遮挡件 15,两个遮挡件15与机壳12连接,并分别遮挡部分过线孔124。
8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机壳12设置有沉槽125,沉槽125位于机壳12的外表面,并环绕过线孔124设置。遮挡件15位于沉槽125内,避免遮挡件15凸出于机壳12的表面,减少遮挡件15碰撞到数据摆渡机周围的其他设备。
9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机壳12设置有连通安装腔11 的散热孔126。
9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散热孔126远离过线孔124设置。
9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数据摆渡机还包括风扇,风扇设于机壳12 并对应散热孔126设置。
9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机壳12设置有连通安装腔11 的两个安装孔127,数据摆渡机包括两个开关,开关分别对应两个安装孔127 设置。两个开关分别与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电连接。
9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数据摆渡机包括多个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多个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一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与一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相对设置。
9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个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多个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 配合,多个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与一个或一部分网络连接,多个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与另一个或另一部分网络连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的摆渡,有效提高多个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和多个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之间的数据转存的效率。
9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并排设于第一支架13,多个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并排设于第二支架14。
9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数据存储终端,该数据存储终端包括至少两个数据库和数
据摆渡机,该数据摆渡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数据存储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一数据库与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电连接,另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电连接。
98.可以理解地,该数据存储终端包括多个数据库,部分数据库与第一数据迁移机构2电连接,另一部分数据库与第二数据迁移机构3电连接。
9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