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室内机换热模块是整个空调设备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室内机换热器模块又称为蒸发器,主要由数量较大的翅片、铜管等零件组成,由于其零件数量大故蒸发器重量较重,同时由于室内机结构设计空间限制,故蒸发器的左右边板、支撑板都使用钣金件来支撑。现有空调器中支撑板的结构复杂,使得空调器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可以解决现有空调器由于支撑板结构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5.面板,形成有容纳腔;
6.支撑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面板间隔设置;
7.连接板,位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面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面板连接;
8.蒸发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9.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折区域,所述第一弯折区域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弯折区域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部分凹陷形成有第一加强部;
10.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折区域,所述第二弯折区域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折区域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加强部;
11.所述第一弯折区域和所述第二弯折区域的弯折方向相反。
1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区域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加强部,多个所述第一加强部沿所述第一弯折区域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部间隔设置;和/或,
13.所述第二弯折区域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加强部,多个所述第二加强部沿所述第二弯折区域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强部间隔设置。
14.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在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上错位设置。
1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弯折面,所述弯折面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域和所述第二弯折区域之间,所述弯折面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凸设有第三加强部。
16.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部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连续延伸;或,
17.所述弯折面上凸设有多个所述第三加强部,多个所述第三加强部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1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具有安装面,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面连接;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面板边缘连接。
19.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边缘凸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部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以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支撑板;或,
20.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边缘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位置凸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以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支撑板。
2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面向所述面板的一侧凸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面板内壁抵接。
2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凸设有第四加强部;所述第四加强部沿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方向延伸。
2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面板、支撑板、连接板和蒸发器,通过将支撑板与面板间隔设置,且利用连接板连接支撑板和面板,将蒸发器施加于支撑板上的作用力传递至面板,相较于直接将支撑板与面板连接而言,能够简化支撑板结构,减小支撑板尺寸及重量,从而降低空调器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0033]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003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以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003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面板、支撑板、连接板和蒸发器。其中,面板形成有容纳腔,支撑板位于容纳腔内,且支撑板与面板间隔设置;连接板位于支撑板和面板之间,连接板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面板连接;蒸发器位于容纳腔内,且蒸发器与支撑板连接。
[0037]
如图1至图3所示,空调器100包括面板110,面板110形成有容纳腔111,用于安装空调器100内部其他结构。面板110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
[0038]
空调器100包括蒸发器120,蒸发器120位于空调器100面板110形成的容纳腔111内,蒸发器120由多个翅片及铜管等零件组成,主要用于空调器100换热模块,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0039]
空调器100包括支撑板130,支撑板130位于面板110形成的容纳腔111内,支撑板130与蒸发器120连接,由于蒸发器120零件数量大且重量较重,通过支撑板130的设置能够对蒸发器120起到支撑作用。在进行包装试验时,蒸发器120主要受力在支撑板130上,以缓解对蒸发器120的冲击,因此,支撑板130的结构设计和强度直接影响到蒸发器120的结构稳定性及正常使用。
[0040]
其中,支撑板130与面板110间隔设置,即支撑板130不与面板110直接连接。通过将支撑板130与面板110间隔设置,有利于对支撑板130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在保证支撑板130具有足够强度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减小支撑板130的尺寸及重量,从而简化支撑板130结构,降低空调器100生产成本。
[0041]
空调器100还包括连接板140,连接板140位于容纳腔111内,且连接板140位于支撑板130和面板110之间,连接板140一端与支撑板130连接,另一端与面板110连接,以实现支撑板130与面板110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支撑板130的稳定性。
[0042]
此外,采用连接板140连接支撑板130和面板110的设计方式,通过连接板140与支撑板130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对支撑板130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
[0043]
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器100包括面板110、蒸发器120、支撑板130和连接板140,通过将支撑板130与蒸发器120连接,且支撑板130与面板110间隔设置,同时采用连接板140对支撑板130和面板110进行连接,相较于传统的支撑板130与面板110直接进行连接而言,此种结构设计能够简化支撑板130的结构,以减小支撑板130的尺寸及重量,从而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制造成本。
[0044]
可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板1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折区域131,第一弯折区域131沿支撑板130的长度方向延伸。为降低支撑板130的空间占用率以及增大支撑板130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板130采用多次弯折的结构设置方式。其中,第一弯折区域131的弯折角内侧朝向蒸发器120,即第一弯折区域131的弯折角呈包围蒸发器120的形式。
[0045]
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板130包括多个第一弯折区域131时,多个第一弯折区域131能够连续分布,即支撑板130采用连续向同一方向弯折的方式;或者,多个第一弯折区域131也能够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只需满足支撑板130具有足够强度的情况下,保证支撑板130与蒸发器120以及其他结构之间的安装配合即可。
[0046]
可选的,第一弯折区域131背离蒸发器120的一侧部分凹陷形成有第一加强部1311,以对第一弯折区域131折角两边进行加强,避免第一弯折区域131因承受蒸发器120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发生变形,从而影响空调器100的使用寿命及整体性能。
[0047]
其中,第一加强部131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结构,相较于四边形结构而言,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定,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一弯折区域131的刚度和强度,提升支撑板130的结构稳定性。
[0048]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弯折区域131中第一加强部1311的设置位置能够根据支撑板130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调整,使得第一加强部1311主要位于受力较大的位置,对于不受力或受力较小的位置则无需设置,以保证支撑板130强度的同时,简化支撑板130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0049]
可选的,支撑板13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弯折区域132,第二弯折区域132沿支撑板
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二弯折区域132的弯折角内侧背离蒸发器120,即第二弯折区域132的弯折角呈指向蒸发器120的形式,以进一步降低支撑板130的空间占用率以及增大支撑板130的结构强度。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板130包括多个第二弯折区域132时,多个第二弯折区域132能够连续分布,即支撑板130采用连续向同一方向弯折的方式;或者,多个第二弯折区域132也能够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只需满足支撑板130具有足够强度的情况下,保证支撑板130与蒸发器120以及其他结构之间的安装配合即可。
[0051]
可选的,第二弯折区域132背离蒸发器120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加强部1321,以对第二弯折区域132折角两边进行加强,避免第二弯折区域132因承受蒸发器120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发生变形,从而影响空调器100的使用寿命及整体性能。
[0052]
其中,第二加强部132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结构,相较于四边形结构而言,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定,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二弯折区域132的刚度和强度,提升支撑板130的结构稳定性。
[0053]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弯折区域132中第二加强部1321的设置位置能够根据支撑板130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调整,使得第二加强部1321主要位于受力较大的位置,对于不受力或受力较小的位置则无需设置,以保证支撑板130强度的同时,进一步简化支撑板130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0054]
可选的,第一弯折区域131和第二弯折区域132的弯折方向相反,其具体的设置位置能够根据支撑板130与蒸发器120及其他结构的安装方式进行调整,只需保证第一弯折区域131和第二弯折区域132分别对应设置第一加强部1311和第二加强部1321即可。
[005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区域131与第二弯折区域132交替设置,即支撑板130在进行弯折设计时,相邻弯折区域的弯折角的方向不同,以避免相邻弯折区域折角两边承受相同方向的变形作用力,从而减小弯折区域折角两边发生变形的风险。
[0056]
此外,采用第一弯折区域131与第二弯折区域132交替设置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支撑板130的空间占用率,提高空调器100的整体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制作成本。
[0057]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区域131和第二弯折区域132也能够采用部分连续设置的方式,即部分第一弯折区域131连接在一起或部分第二弯折区域132连接在一起。其具体设置方式能够根据支撑板130与蒸发器120以及其他结构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调整,只需保证支撑板130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且能进行正常组装即可。
[0058]
可选的,第一弯折区域131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部1311,多个第一加强部1311沿第一弯折区域131长度方向依次分布,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加强部1311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一弯折区域131的强度,降低第一弯折区域131的折角两边发生变形的风险。
[0059]
其中,相邻两个第一加强部1311间隔设置,即第一加强部1311分散设置在第一弯折区域131,此种结构设计能够避免第一加强部1311在某处集中而导致其他部分变为强度较弱区域,从而导致发生受力变形;同时,也能够避免在不受力或受力较小的区域设置不必要的第一加强部1311,从而简化支撑板130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0060]
可选的,第二弯折区域132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部1321,多个第二加强部1321沿第二弯折区域132长度方向依次分布,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加强部1321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二弯
折区域132的强度,降低第二弯折区域132的折角两边发生变形的风险。
[0061]
其中,相邻两个第二加强部1321间隔设置,即第二加强部1321分散设置在第二弯折区域132,此种结构设计能够避免第二加强部1321在某处集中而导致其他部分变为强度较弱区域,从而导致发生受力变形;同时,也能够避免在不受力或受力较小的区域设置不必要的第二加强部1321,从而简化支撑板130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区域131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部1311,同时,第二弯折区域132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部1321,以进一步增大支撑板130的强度。其中,第一加强部1311和第二加强部1321的设置位置和分布情况能够根据支撑板130相应位置的受力情况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的增大支撑板130的强度。
[0063]
可选的,第一加强部1311与第二加强部1321在支撑板130的宽度方向上错位设置,即第一加强部1311和第二加强部1321在支撑板130的宽度方向上不在同一直线,以避免第一加强部1311和第二加强部1321集中在某一区域而导致其他区域成为薄弱区,从而增大支撑板130发生变形的风险。
[0064]
其中,第一加强部1311设置于第一弯折区域131,第二加强部1321设置于第二弯折区域132,第一弯折区域131与第二弯折区域132交替设置,即第一弯折区域131与第二弯折区域132相邻,且第一弯折区域131与第二弯折区域132共用其中一个侧面。将第一加强部1311和第二加强部1321错位设置,能够对共用侧面上不同区域之间进行强度补充,从而进一步加强该共用侧面上各个区域的强度,进而增强支撑板130的整体强度。
[006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弯折区域131与第二弯折区域132交替设置,故第一加强部1311与第二加强部1321也采用交替设置,即不同第一弯折区域131之间的第一加强部1311间隔设置,不同第二弯折区域132之间的第二加强部1321也间隔设置。
[0066]
其中,不同第一弯折区域131之间的第一加强部1311能够采用错位设置的方式,或者采用相对应设置的方式;同样的,不同第二弯折区域132之间的第二加强部1321也能够采用错位设置的方式,或者采用相对应设置的方式。其具体结构能够根据支撑板130实际受力情况以及第一加强部1311和第二加强部1321的强度加强分布进行调整。
[0067]
可选的,支撑板130还包括弯折面133,弯折面133位于第一弯折区域131和第二弯折区域132之间,即弯折面133连接第一弯折区域131和第二弯折区域132,或者弯折面133为相邻第一弯折区域131和第二弯折区域132的共用侧面,用于与蒸发器120或其他结构进行连接,以实现支撑板130与蒸发器120或其他结构的相对稳定。
[0068]
可选的,弯折面133背离蒸发器120的一侧凸设有第三加强部1331,用于加强弯折面133的强度。由于弯折面133同时连接第一弯折区域131和第二弯折区域132,当第一弯折区域131或第二弯折区域132因受力变形时,均会影响到弯折面133;通过在弯折面133上凸设第三加强部1331,能够降低弯折面133因第一弯折区域131或第二弯折区域132受力变形导致的变形风险。
[0069]
此外,由于弯折面133用于与蒸发器120或其他结构进行连接,在弯折面133上凸设第三加强部1331还能够保证弯折面133与蒸发器120或其他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从而提升空调器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面133上的第三加强部1331沿支撑板130的长度方向连续延伸,即第三加强部1331为长条状,以对弯折面133长度方向进行结构加强。其中,第三加强部
1331的长度能够根据弯折面133的长度进行调整,也能够根据弯折面133的实际受力区域进行设计,以保证弯折面133的主要承力区域得到有效加强,从而提高支撑板130的整体强度。
[007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面133上凸设有多个第三加强部1331,多个第三加强部1331沿支撑板13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即第三加强部1331为长度较短的长条状,通过多个第三加强部1331的间隔分布,以实现对弯折面133长度方向的结构加强。
[0072]
其中,单个第三加强部1331的长度以及相邻第三加强部1331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弯折面133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每个第三加强部1331都设置在承力区域,此种结构设计既能保证支撑板130的结构强度,还能减小支撑板130的整体重量,降低支撑板130的生产制作成本。
[0073]
可选的,如图6所示,支撑板130靠近连接板140的一侧具有安装面134,连接板140靠近支撑板130的一端具有第一安装部141,第一安装部141与支撑板130的安装面134连接,以实现支撑板130的最大化利用,降低支撑板130的空间占用率,从而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
[0074]
连接板140远离支撑板130的一端具有第二安装部142,第二安装部142与面板110的边缘连接,以实现支撑板130与面板110的连接。当蒸发器120向支撑板130施加压力时,支撑板130将压力传递到连接板140,连接板140再将压力传递到面板110,以缓解支撑板130上的承受力,降低支撑板130发生变形的风险,保证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0075]
可选的,第一安装部141的边缘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411,支撑板130对应第一限位部141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41,第一限位部1411插入第一限位槽1341内,以连接第一安装部141和支撑板130。通过连接板140的第一安装部141与支撑板130进行连接,然后通过连接板140与其他结构进行连接,相较于支撑板130直接与其他结构的连接,能够减小支撑板130的尺寸,从而减小支撑板130的重量,降低空调器100的整体生产成本。
[0076]
当第一安装部141的边缘一侧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411时,支撑板130上对应第一限位槽1341的开口面向第一限位部1411,同时,第一限位槽1341沿支撑板130长度方向上也能够设置开口,使得第一限位部1411既能够从左至右插入第一限位槽1341内,也能够从上至下插入第一限位槽1341内,以便于第一限位部1411与第一限位槽1341的配合,实现支撑板130与连接板140的连接。
[0077]
当第一安装部141的边缘相对两侧均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411时,支撑板130上对应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限位槽1341,由于第一安装部141的边缘相对两侧的第一限位部1411均需要插入第一限位槽1341内,为保证第一限位部1411与第一限位槽1341的正常装配,第一限位槽1341面向第一限位部1411的一侧以及沿支撑板130长度方向的一侧均需要开设开口,使得第一限位部1411能够由上至下插入第一限位槽1341内,以实现支撑板130与连接板140的连接。
[0078]
可选的,第一安装部141的边缘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支撑板130对应第二限位槽的位置凸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插入第二限位槽内,以连接第一安装部141和支撑板130。此种结构设计相较于支撑板130直接与其他结构的连接,能够减小支撑板130的尺寸,从而减小支撑板130的重量,降低空调器100的整体生产成本。
[0079]
其中,第一安装部141的边缘能够只有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支撑板130对应设置第二限位部;或者,第一安装板的边缘相对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支撑板130上对应
设置有相对的第二限位部,通过将第二限位部插入第二限位槽内,实现支撑板130与连接板140的连接。其具体配合设计方式可以参考第一限位部1411与第一限位槽1341之间的配合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0080]
可选的,第一安装部14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412,支撑板130上对应第一固定孔14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空调器100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穿过第一固定孔1412并插入第二固定孔内,以连接支撑板130和连接板140。
[0081]
其中,连接件可以为螺钉,支撑板130上的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有螺纹,当需要对连接板140进行更换时,只需将螺钉沿反方向拧出即可。通过螺钉与第一限位部1411或第二限位部的配合使用,既能对连接板140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还能够减少连接板140与支撑板130之间螺钉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空调器100的零件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82]
可选的,第二安装部142面向面板110的一侧凸设有第三限位部1421,第三限位部1421与面板110内壁抵接。通过在第二安装部142上凸设第三限位部1421,能够对第二安装部142与面板1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即对连接板140与面板1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避免连接板140相对面板110发生倾斜而影响支撑板130的稳定性。
[0083]
其中,第三限位部1421沿面板110内壁延伸,即在将第二安装部142与面板110连接时,第三限位部1421与面板110内壁贴合,有利于提升连接板140相对面板110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连接板140与支撑板130连接处受力均一性,提升空调器100的整体稳定性。
[0084]
可选的,第二安装部142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1422,面板110上对应第三固定孔1422的位置开设有第四固定孔,连接件穿过第三固定孔1422并插入第四固定孔内,以连接面板110和连接板140。
[0085]
其中,连接件可以为螺钉,面板110上的第四固定孔内设置有螺纹,当需要对连接板140进行更换时,只需将螺钉沿反方向拧出即可。通过螺钉与第三限位部1421的配合使用,既能对连接板140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还能够减少连接板140与面板110之间螺钉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空调器100的零件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86]
可选的,连接板140还包括连接部143,连接部143连接第一安装部141和第二安装部142,以实现支撑板130与面板110之间的连接。其中,连接部143与第一安装部141和第二安装部142能够采用一体成型的制作方式,以简化制程工艺。
[0087]
可选的,连接部143背离蒸发器120的一侧凸设有第四加强部1431,以增强连接部143的结构强度。由于连接部143连接第一安装部141和第二安装部142,支撑板130将承受的压力传递至第一安装部141,然后经由连接部143和第二安装部142传递至面板110,即连接部143起到转接的作用,通过增强连接部143的结构强度,能够进一步保证支撑板130相对面板110的稳定性。
[0088]
其中,第四加强部1431沿第一安装部141朝向第二安装部142的方向延伸,即第四加强部1431沿连接部143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对连接部143的长度方向进行结构加强,增强连接部143的承受能力。
[0089]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加强部1431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四加强部1431沿连接部143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以进一步加强连接部143的结构强度,提高连接部143的承受能力,保证空调器100的整体稳定性。
[0090]
可选的,空调器100包括多个连接板140,且多个连接板140沿支撑板130长度方向
依次分布,以使支撑板130与连接板140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增强支撑板130的结构稳定性。
[0091]
其中,当连接板140只有一个时,连接板140与支撑板130的中间位置连接;当连接板140为多个时,连接板140在支撑板130长度方向的分布位置能够根据支撑板130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调整,使得连接板140主要与支撑板130受力较大的区域连接,以最大程度保证支撑板130的结构稳定性。
[0092]
可选的,空调器100还包括上端板150和接水盘160,上端板150和接水盘160分别与面板110内壁连接,支撑板130的两端分别与上端板150和接水盘160连接,以加强支撑板130与面板110直接的稳定性,防止空调器100在制作或使用过程中,由于蒸发器120重量较大导致蒸发器120或支撑板130脱落,影响空调器100的正常使用。
[0093]
此外,接水盘160还能够收集蒸发器12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直接漏至空调器100外侧形成水渍,从而提高人体的体验舒适度。
[0094]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