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研发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橡胶模具的辅助脱模组件。
背景技术:
2.在成型模具上制作复合材料制品后,虽然成型模具表面光洁,又涂覆或铺贴了脱模料,但要把复合材料制品从模具上脱下来,并非都是轻而易举的。实践表明,复合材料制品脱模必须要克服粘附力和吸附力。其中粘附力是树脂基体与模具贴合面固化成型后产生的;吸附力是由于预浸料铺敷模具时,界面近乎真空状态,在大气压力下产生的吸附作用力。因此,复合材料制品的脱模必须依靠外力来克服制品对模具的粘附力和吸附力。由此可见,脱模方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利用外力的方法。目前复合材料主要采用手动脱模法和机械脱模法。
3.现有技术中,很少有真正成熟的脱模技术,尤其是橡胶材料和塑胶材料的产品成型生产中,由于脱模技术的不成熟,很容易导致产品缺陷较多,有很多的瑕疵,影响产品整体的精度,导致产品合格率并不高,因此,急需一种较为专业的脱膜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橡胶模具的辅助脱模组件。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橡胶模具的辅助脱模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底板上的浇筑机构和脱模机构,所述浇筑机构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顶面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下端通过活塞杆连接上模具板,所述上模具板下方设置下模具板,所述下模具板顶面设置浇注腔,所述浇注腔内设置两个贯穿的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内均可拆卸嵌入活动座,所述下模具板侧面设置浇注口,所述浇注口与所述浇注腔相互连通。
6.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装配底板上表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方设置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柱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嵌入设置若干起模杆。
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起模杆顶端设置柱形凸起,所述柱形凸起与所述活动座相互配合。
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板顶面贯穿设置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底面始终与所述上模具板底面平齐。
9.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座轴线处设置进料孔,所述活动座底面周向设置若干出料孔,若干所述出料孔与所述进料孔相互连通。
10.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上模具板与所述下模具板相互贴合时,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活动座相互对接。
11.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活动座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
传感器嵌入所述浇注腔底面。
12.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模具板底面设置若干定位柱,所述浇注腔地面设置若干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相互配合。
13.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板底面顶角处均设置配合柱体,所述配合柱体与所述下模具板可拆卸连接。
14.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侧面一体设置若干导向条,且若干所述导向条对称设置在所述移动板侧面。
15.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板内侧面设置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条相互配合。
16.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座与起模杆上柱形凸起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带动浇注腔内成型产品迅速离开浇注腔,与传统的手动脱模相比,活动座的设置可以使成型产品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因而不容易受到损坏,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加工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产品整体合格率。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动座周向侧面设置的出料孔向浇注腔内各处喷涂液态脱模剂,相比于传统的擦涂方式,并不需要人工操作,只需要控制液态脱模剂在出料孔的压力大小,即可完成全面喷涂,更方便,且多个活动座配合使液态脱模剂喷涂更均匀。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活动座之间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及时感知上模具板的位置,从而使上模具板与下模具板配合更精密,产品成型精度更高。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槽与导向条之间相互配合,确保移动板能够稳定上下运动,使柱形凸起能够准确配合活动座,进而能够稳定完成产品的脱模。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平面透明示意图;
25.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6.具体地,100-安装板,110-驱动气缸,120-上模具板,121-定位柱,130-下模具板,131-浇注腔,132-定位孔,133-浇注口,140-活动座,141-进料孔,142-出料孔,150-进料管,160-压力传感器,170-配合柱体,
27.200-装配底板,210-支撑板,211-导向槽,220-移动板,230-液压缸,231-液压柱,240-起模杆,241-柱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橡胶模具的辅助脱模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底板200
上的浇筑机构和脱模机构。
30.如图3所示,浇筑机构包括:安装板100以及设置在安装板100顶面的驱动气缸110,驱动气缸110下端通过活塞杆连接上模具板120,上模具板120下方设置下模具板130,下模具板130顶面设置浇注腔131,浇注腔131内设置两个贯穿的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内均可拆卸嵌入活动座140,下模具板130侧面设置浇注口133,浇注口133与浇注腔131相互连通,在安装板100底面顶角处均设置配合柱体170,配合柱体170与下模具板130可拆卸连接。
31.如图2所示,脱模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装配底板200上表面的支撑板210,支撑板210之间设置移动板220,移动板220下方设置液压缸230,液压缸230通过液压柱231连接移动板220,移动板220上嵌入设置若干起模杆240。
32.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起模杆240顶端设置柱形凸起241,柱形凸起241与活动座140相互配合,通过活动座140与起模杆240上柱形凸起241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带动浇注腔131内成型产品迅速离开浇注腔131,与传统的手动脱模相比,活动座140的设置可以使成型产品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因而不容易受到损坏,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加工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产品整体合格率。
33.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活动座140轴线处设置进料孔141,活动座140底面周向设置若干出料孔142,若干出料孔142与进料孔141相互连通,在安装板100顶面贯穿设置进料管150,进料管150底面始终与上模具板120底面平齐,当上模具板120与下模具板130相互贴合时,进料管150与活动座140相互对接。
34.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上模具板120底面设置若干定位柱121,浇注腔131地面设置若干贯穿的定位孔132,通过定位孔132与定位柱121之间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确保上模具板120和下模具板130之间精准对接,提高产品成型精度。
35.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通过在活动座140周向侧面设置的出料孔142向浇注腔131内各处喷涂液态脱模剂,相比于传统的擦涂方式,并不需要人工操作,只需要控制液态脱模剂在出料孔142的压力大小,即可完成全面喷涂,更方便,且多个活动座140配合使液态脱模剂喷涂更均匀。
36.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活动座140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160,压力传感器160嵌入浇注腔131底面;通过在两个活动座140之间设置的压力传感器160,能够及时感知上模具板120的位置,从而使上模具板120与下模具板130配合更精密,产品成型精度更高。
3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移动板220侧面一体设置若干导向条,且若干导向条对称设置在移动板220侧面,在支撑板210内侧面设置导向槽211,导向槽211与导向条相互配合;通过导向槽211与导向条之间相互配合,确保移动板220能够稳定上下运动,使柱形凸起241能够准确配合活动座140,进而能够稳定完成产品的脱模。
38.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配合柱体170和下模具板130安装对接,在驱动气缸110的作用下,活塞杆带动上模具板120下降,直至压力传感器160受到的压力达到指定值,此时,上模具板120与下模具板130完全对接,且进料管150与活动座140相互对接,液体状态脱模剂经过出料孔142喷涂至浇注腔131表面,等脱模剂完全固化之后,然后通过浇注口133向浇注腔131内浇筑液态橡胶,当产品成型之后,上模具板120离开下模具板130,同时,液压缸230驱动液压柱231伸长带动移动板220上升,同时起模杆240上升直至柱形凸起241将活动
座140顶出浇注腔131,成型产品随着活动座140离开浇注腔131,完成产品的脱模。
3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