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纱圆织机,具体涉及带纱钩编、带纱圆织成管带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2.绳索是一种常见的螺旋结构材料,绳产品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通讯领域的光缆、医疗卫生领域的手术缝合线、光导纤维、空纤维、人造血管、农林渔牧业中使用的各种绳索和管状材料、包装业的捆扎用绳、电力、建筑等行业的安全绳以及连斜拉索桥上的拉索材料都可使用高性能的纤维编织加工而成绳,从工程学角度可定义为一种柔性张力单元。纤维绳在众多新兴结构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日常使用中,绳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承受拉伸、扭转、弯曲和动载荷等组合作用。绳自身复杂的结构与外部条件共同影响着绳的力学性能,绳结构因编制方式、自身材料、几何特性在本构模型建立阶段即体现出接触、摩擦等力学行为。
3.在绳结构设计与成形方面,现已经突破常规多股捻绳结构,开发了编织绳结构、皮芯编织结构、多层编织结构、编捻复合、多层次加捻等复杂结构。各类绳索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开发仍处于经验性编捻模拟阶段,且系列化产品开发均为现有产品演化或拓展。
4.目前研发轻量、高强、耐磨的绳带是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研发的重要方向。常规绳带单位长度质量高、强度偏低、易磨损。带纱编织结构的绳带,其弹性高、质量轻、强度高、磨损不易断裂。对于轻质、耐磨、高强的带纱进行编绳研究尚未开展。为了获得优质的带纱绳,研发带纱圆织机极具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纱圆织机,是一种带纱钩编、带纱搓捻成绳的绳带捻合机械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带纱圆织机,包含:
8.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多组周向外延的底架;
9.第一导纱机构,包含通过第一支撑杆固定在底架上的呈环形的第一支撑架和至少两个导纱丝钩,每个导纱丝钩通过丝钩夹具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放置纱筒;
10.筒纱机构,包含通过第二支撑杆固定在底架上呈环形的第二支撑架及筒纱杆,每个筒纱杆均通过第二鞍座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用于引导纱线;
11.钩编机构,包含通过第三支撑杆固定在底架上呈环形的第三支撑架及钩编器、每个钩编器均通过第三鞍座固定在第三支撑架上;
12.第二导纱机构,包含通过第五支撑杆固定在底架上呈环形的第五支撑架及导纱环,所述导纱环嵌合在第五支撑架上;
13.导纱张力机构,包含通过第四支撑杆固定在底架上呈环形的张力钩架和张力钩组
件,所述导纱丝钩、筒纱杆、钩编器以及张力钩组件设置数量相同;
14.捻合机构,固定在底架上,包含轴承基座,所述轴承基座内套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外接带式轴套,在轴承基座底侧对称安装有砌块,所述砌块上安装有盖板,在带式轴套上固定设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设有成形器,所述成形器中部连接有双槽架,所述双槽架内设有多个滑块,所述滑块连接有塞柱,所述塞柱中部竖直插有滑杆,且所述滑杆两端固定在上圈架和下圈架间,所述塞柱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导纱丝,所述双槽架上圈位安装有两套推梭器。
15.卷曲机构,包含卷曲电机、导带圈、两个导带辊以及两个安装于轴承座且端部通过齿轮啮合的卷曲辊,其中卷曲电机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卷曲辊连接;
16.动力装置,包含动力箱以及主电机,其中动力箱通过连接盘固定于机架上;
17.传动装置,包含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其中第一传动轴枢设于底架和动力箱底部,且在靠近底架上同轴设有第一带轮,第二传动轴枢设于动力箱顶部,在第二传动轴上部同轴设有第二带轮,第三传动轴枢设于底架上,且其上设有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和主电机以及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间通过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所述第二带轮与钩编器间通过带传动,第一带轮和第三带轮间通过带传动,第四带轮和带式轴套间通过带传动。
18.进一步,上述的带纱圆织机,还包含涨紧装置,用于调节第二带轮和钩编器间传动带的松紧度,所述涨紧装置包含双层铝盘、张紧杆固定座、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导轮固定夹板组件、防松夹具、张紧杆和张力调节轮。
19.进一步,上述的带纱圆织机,所述导纱丝钩、筒纱杆、钩编器以及张力钩组件均设有23个。
20.进一步,上述的带纱圆织机,所述第一传动轴与主电机通过带传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间通过齿轮传动。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实现2-23股带纱同步钩编,2-23股径向带纱与纬向带纱交织,该装置圆织部分、传动机构设置结构结构紧凑,具有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纱圆织机的主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纱圆织机的俯视图;
24.图3为图1a处放大视图;
25.图4为图1b处放大视图。
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含:机架10、底架101、第一支撑杆20、第一支撑架21、导纱丝钩22、丝钩夹具23、第二支撑杆30、第二支撑架31、筒纱杆32、第二鞍座33、第三支撑杆40、第三支撑架41、钩编器42、第三鞍座43、轴承基座51、第一轴承511、第二轴承512、带式轴套513、砌块514、盖板515、连接盘516、成形器517、双槽架518、滑块519、塞柱520、滑杆521、导纱丝522、推梭器523、上圈架524、下圈架525、卷曲电机60、导带圈61、卷曲辊62、导带辊63、第五支撑杆601、第五支撑架602、导纱环603、第四支撑杆70、张力钩架71、张力钩组件72、动力箱80、主电机81、第一传动轴90、第一带轮901、第二传动轴91、第二带轮911、第三传
动轴93、第三带轮931、第四带轮932、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双层铝盘12、张紧杆固定座13、第一导轮14、第二导轮15、导轮固定夹板组件16、防松夹具17、张紧杆18、张力调节轮19。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1
29.如图1-图4所示,一种带纱圆织机,包含机架10,所述机架10上设有多组周向外延的底架101,实施例1中具体设有4组底架101;
30.第一导纱机构,包含通过第一支撑杆20固定在底架101上的呈环形的第一支撑架21和至少两个导纱丝钩22,第一支撑架21通过管托组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杆20上,每个导纱丝钩22均通过丝钩夹具23固定在第一支撑架21上,用于放置纱筒,具体可手动或机械防止纱筒;
31.筒纱机构,包含通过第二支撑杆30固定在底架101上呈环形的第二支撑架31及筒纱杆32,第二支撑架31通过管托组件固定在第二支撑杆30上,每个筒纱杆32均活套在第二鞍座33上,第二鞍座33固定在第二支撑架31上,用于引导纱线;
32.钩编机构,包含通过第三支撑杆固定在底架101上呈环形的第三支撑架41及钩编器42,第三支撑架41通过管托组件固定在第三支撑杆上,每个钩编器42均通过第三鞍座43固定在第三支撑架41上;
33.第二导纱机构,包含通过第五支撑杆601固定在底架101上呈环形的第五支撑架602及导纱环603,所述导纱环603嵌合在第五支撑架602上;用于引导钩编完成的纱线;
34.导纱张力机构,包含通过第四支撑杆70固定在底架101上呈环形的张力钩架71和张力钩组件72,张力钩架71通过螺栓固定在第四支撑杆70上,所述导纱丝522钩22、筒纱杆32、钩编器42以及张力钩组件72设置数量相同;具体的导纱丝522钩22、筒纱杆32、钩编器42以及张力钩组件72均设有23个。
35.捻合机构,固定在底架101上,包含轴承基座51,所述轴承基座51内套装有第一轴承511和第二轴承512,所述第一轴承511和第二轴承512外接带式轴套513,在轴承基座51底侧对称安装有砌块514,所述砌块514上安装有盖板515,在带式轴套513上固定设有连接盘516,所述连接盘516上设有成形器517,所述成形器517中部连接有双槽架518,所述双槽架518内设有多个滑块519,所述滑块519连接有塞柱520,所述塞柱520中部竖直插有滑杆521,且所述滑杆521两端固定在上圈架524和下圈架525间,所述塞柱520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导纱丝522,所述双槽架518上圈位安装有两套推梭器523
36.卷曲机构,包含卷曲电机60、导带圈61、两个导带辊63以及两个安装于轴承座且端部通过齿轮啮合的卷曲辊62,其中卷曲电机60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卷曲辊62连接;
37.动力装置,包含动力箱80以及主电机81,其中动力箱80通过连接盘516固定于机架10上;
38.传动装置,包含第一传动轴90、第二传动轴91和第三传动轴93,其中第一传动轴90枢设于底架101和动力箱80底部,且在靠近底架101上同轴设有第一带轮901,第二传动轴91
枢设于动力箱80顶部,在第二传动轴91上部同轴设有第二带轮911,第三传动轴93枢设于底架101上,且其上设有第三带轮931和第四带轮932,所述第一传动轴90和主电机81以及第一传动轴90与第二传动轴91间通过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所述第二带轮911与钩编器42间通过带传动,第一带轮901和第三带轮931间通过带传动,第四带轮932和捻合器间通过带传动。具体的所述第一传动轴90与主电机81通过带传动,第一传动轴90和第二传动轴91间通过齿轮传动,在第一传动轴90上设有第一齿轮10,第二传动轴91上设有第二齿轮11,两者相啮合实现第一传动轴90向第二传动轴91动力输出。
39.该带纱圆织机工作原理如下:人工手动将筒纱单纱或化纤丝装上纱架,纱线穿过导纱丝522钩22进入钩编器42纱嘴,穿过钩编器42筒芯经导纱环603、张力钩进入带纱圆织部件交成管带,管带经导绳圈、导带辊63,由卷取辊输出。具体的主电机81通过皮带轮驱动第一传动轴90转动,第一传动轴90上同轴的第一齿轮10驱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11转动,即驱动第二传动轴91转动,第二传动轴91上的第二带轮911通过皮带驱动钩编器42旋转,实现带纱编织;带纱交织部件均由带传动驱动旋转实现经纬交织,第一带轮901通过第三带轮931驱动转动,即第一传动轴90驱动第三传动轴93转动,第四带轮932通过皮带驱动带式轴套513转动,进而实现纱线的径向交织,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40.实施例2
41.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是还包含涨紧装置,用于调节第二带轮911和钩编器42间传动带的松紧度,所述涨紧装置包含双层铝盘12、张紧杆18固定座13、第一导轮14、第二导轮15、导轮固定夹板组件16、防松夹具17、张紧杆18和张力调节轮19,可以实现调节第二带轮911和钩编器42间传动皮带的松紧度。
42.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