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车辆灯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灯。
背景技术:
2.驾驶员黑暗的坏境中行驶时,往往会开启汽车的车灯,如今汽车的车灯亮度也越来越高,光射越来越远,对于驾驶员来说,开着远光发射部便于很好的掌握前方的状况,拓宽视野,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被远光发射部的高亮度强光照射到会让人眼花目眩,更使人对路面辨认不清,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都会打开近光发射部。
3.但是,由于近光发射部的亮度也很高,在一些比较暗的环境中,光斑也会使被照到的人出现目眩眼花,不利于交通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近光发射部易造成对方行车人员目眩眼花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灯,车灯包括:灯体;光源部,光源部安装在灯体上,光源部上设置有近光发射部;灯罩部,灯罩部罩设在光源部上,灯罩部上设置有近光发射区,近光发射区设置有第一灯孔,近光发射部的位置与第一灯孔的位置对应,以经过第一灯孔发出近光源;遮挡部,遮挡部设置于近光发射区,并遮挡于第一灯孔的上部,以对近光源的上部进行遮挡。
6.可选地,遮挡部包括遮挡座,遮挡座安装在光源部与灯罩部之间,遮挡座上设置有遮挡单元,遮挡单元包括通孔及位于通孔上部的遮挡结构,近光发射部穿设在通孔中,近光源被遮挡结构遮挡。
7.可选地,遮挡结构的下边缘水平设置,使主光带上侧出现非常干净的直线,从而避免向上发出的光束射到对方的眼睛上,从而有效保证了行驶安全。
8.可选地,第一灯孔、近光发射部及遮挡单元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灯孔与多个近光发射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遮挡单元与多个近光发射部一一对应地设置,有效地提高车灯的近光照射亮度的同时,防止有光束向上射出,影响对方驾驶。
9.可选地,近光发射部包括近光灯板及透镜,透镜设置于近光灯板与遮挡部之间,透镜穿设在通孔中。
10.可选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板,遮挡板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遮挡座上。
11.可选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板,遮挡板以通孔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遮挡座上。
12.可选地,光源部上设置有远光发射部,灯罩部上还设置有远光发射区,远光发射区设置有第二灯孔,远光发射部的位置与第二灯孔的位置对应,以经过第二灯孔发射远光源。
13.可选地,远光发射区位于近光发射区的上部。通过将近光发射区设置在远光发射区的下部,可以使近光发射部更加贴近地面,使其可以将光主要照射到地面上,进一步避开对方的眼睛;将远光发射区设置在近光发射区的上部,可以使远光发射部可以尽可能的避
开一些较低的障碍物,照射的更远。
14.可选地,第二灯孔与远光发射部均为多个,多个第二灯孔与多个远光发射部一一对应地设置。
15.本技术提供的车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车灯包括了光源部及灯罩部,其中,光源部安装在灯体上,通过近光发射部发射近光源,灯罩部罩设在光源部上,保护光源部上的电器元件及电路结构。灯罩部的近光发射区设置有第一灯孔,以使近光发射部发出的近光源可以经过灯罩照射在外部,与此同时,近光发射区也设置有遮挡部,遮挡部遮挡于第一灯孔的上部,从而可以对近光发射部发出的近光源的上部进行遮挡,避免光束向上发射,中部的光束及下部的光束,从而避开对方驾驶人员的眼睛,保证驾驶安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灯的主视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近光发射部发出的光斑的形状示意图。
22.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23.10、灯体;
24.21、近光灯板;
25.211、透镜;
26.22、远光发射部;
27.30、灯罩部;
28.31、第一灯孔;
29.32、第二灯孔;
30.40、遮挡部;
31.41、遮挡结构;
32.42、遮挡座;
33.43、通孔;
34.50、光斑;
35.51、被遮挡区域;
36.6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
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目前,驾驶员黑暗的坏境中行驶时,往往会开启汽车的车灯,如今汽车的车灯亮度也越来越高,光射越来越远,对于驾驶员来说,开着远光发射部便于很好的掌握前方的状况,拓宽视野,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被远光发射部的高亮度强光照射到会让人眼花目眩,更使人对路面辨认不清,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都会打开近光发射部。
42.但是,由于近光发射部的亮度也很高,在一些比较暗的环境中,光斑也会使被照到的人出现目眩眼花,不利于交通安全。
43.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灯,本实施例的车灯包括灯体10、光源部、灯罩部30及遮挡部40,光源部安装在灯体10上,光源部上设置有近光发射部;灯罩部30罩设在光源部上,灯罩部30上设置有近光发射区,近光发射区设置有第一灯孔31,近光发射部的位置与第一灯孔31的位置对应,以经过第一灯孔31发出近光源;遮挡部40设置于近光发射区,并遮挡于第一灯孔31的上部,以对近光源的上部进行遮挡。
44.其中,近光发射区是指车灯用于发射近光源的区域,即对应于近光发射部的区域。
45.本技术的车灯包括了光源部及灯罩部30,其中,光源部安装在灯体上,通过近光发射部发射近光源,灯罩部30罩设在光源部上,保护光源部上的电器元件及电路结构。灯罩部30的近光发射区设置有第一灯孔31,以使近光发射部发出的近光源可以经过灯罩照射在外部,与此同时,近光发射区也设置有遮挡部40,遮挡部40遮挡于第一灯孔31的上部,从而可以对近光发射部发出的近光源的上部进行遮挡,避免光束向上发射,中部的光束及下部的光束,从而避开对方驾驶人员的眼睛,保证驾驶安全。
46.参见图5所示,为近光发射部经过第一灯孔31发射出的光斑50,通常包括主光斑带,以及上下两侧的半椭圆形光斑,其中,上侧的半椭圆形光斑被遮光部遮挡形成被遮挡区域51,使主光带上侧较为整齐,从而避免向上发出的光束射到对方的眼睛上,从而有效保证了行驶安全。
47.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遮挡结构41的下边缘水平设置,上侧的半椭圆形光斑被遮光部遮挡,使主光带上侧出现非常干净的直线,从而避免向上发出的光束射到对方的眼睛上,从而有效保证了行驶安全。
48.为了实现对近光源的遮挡,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遮挡部40包括遮挡座42,遮挡座42安装在光源部与灯罩部30之间,遮挡座42上设置有遮挡单元,遮挡单元包括通孔43及位于通孔43上部的遮挡结构41,近光发射部穿设在通孔43中,近光源被遮挡结构41遮挡。其中,近光发射部包括近光灯板21及透镜211,透镜211设置于近光灯板21与遮挡部40之间,透镜穿设在通孔43中。其中,透镜211为凸透镜,穿设在通孔43中。
49.为了提高车灯的近光照射亮度的同时,防止有光束向上射出,影响对方驾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灯孔31、近光发射部及遮挡单元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灯孔31与多个近光发射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遮挡单元与多个近光发射部一一对应地设置。通过将第一灯孔31、近光发射部均设置成多个,可以提高近光发射区的发出的总的近光源的亮度,通过设置多个遮光单元,并使多个遮光单元与多个近光发射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每个近光发射部发出的近光源向上射出。
50.本技术的车灯可以实现模块化安装,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遮挡座42可拆卸地安装在灯体10上。当需要使用具有遮光功能的车灯时,可以将遮挡座42安装在灯体10上,遮挡部40遮挡于第一灯孔31的上部,从而可以对近光发射部发出的近光源的上部进行遮挡,避免光束向上发射,中部的光束及下部的光束,从而避开对方驾驶人员的眼睛,保证驾驶安全。当车灯应用于地广人稀的场景中时,用户也可以将遮挡座42拆卸下来,以使车灯能够照射到更大的范围。
51.在一些特殊车辆中,车灯的安装位置很高,如果车灯的安装位置很高,甚至高于对方的眼睛高度,为了提高本技术的车灯的适用性,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遮挡结构41包括遮挡板,遮挡板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遮挡座42上,具体为每个遮挡单元的通孔4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竖向滑槽,遮挡板可移动地安装在竖向滑槽中,当车灯的安装位置很高时,用户可以使遮挡板向下滑动一定距离,从而提高上部遮挡面积,防止照射到对方眼睛。其中,竖向滑槽自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遮挡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当遮挡板向下滑动到指定距离后,可以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并旋拧螺母,以使遮挡板固定。
52.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遮挡结构41包括遮挡板,遮挡板以通孔43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遮挡座42上。具体为每个通孔43的周向设置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与通孔43同轴,遮挡板可滑动地安装在环形滑槽中,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旋转遮挡板至预定角度,实现指定方向上的遮挡,其中,环形滑槽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遮挡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当遮挡板旋转到预定角度后,可以通过螺栓穿过第三连接孔及第四连接孔,并旋拧螺母,以使遮挡板固定。
53.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车灯既具有近光照射功能,也具有远光照射功能,本实施例中的光源部上设置有近光发射部及远光发射部22,灯罩部30上设置有近光发射区及远光发射区,近光发射区设置有第一灯孔31,近光发射部的位置与第一灯孔31的位置对应,以经过第一灯孔31发出近光源;远光发射区设置有第二灯孔32,远光发射部22的位置与第二灯孔32的位置对应,以经过第二灯孔32发射远光源。遮挡部40设置于近光发射区,
并遮挡于第一灯孔31的上部,以对近光源的上部进行遮挡。车灯还包括控制板,近光发射部与远光发射部22均与控制板电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板控制近光发射部或远光发射部22工作,以实现近光与远光的调节。
54.为了使近光发射部能够主要照射水平方向及地面方向,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远光发射区位于近光发射区的上部。通过将近光发射区设置在远光发射区的下部,可以使近光发射部更加贴近地面,使其可以将光主要照射到地面上,进一步避开对方的眼睛;将远光发射区设置在近光发射区的上部,可以使远光发射部22可以尽可能的避开一些较低的障碍物,照射的更远。
55.为了进一步提高车灯的远光照射性能,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灯孔32与远光发射部22均为多个,多个第二灯孔32与多个远光发射部22一一对应地设置,通过增加远光发射部22的数量,有效提高总的远光源的亮度,进而使车灯的远光可以照射的更远,其中,远光发射部22包括有远光灯板、远光反光环灯,本技术中的灯板优选为led灯板。优选地,灯罩部30与光源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0,以保证两者之前的密封性能,防止进水,避免光源部上的电元件及电路发生短路。
56.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57.本技术的车灯包括了光源部及灯罩部30,其中,光源部安装在灯体上,通过近光发射部发射近光源,灯罩部30罩设在光源部上,保护光源部上的电器元件及电路结构。灯罩部30的近光发射区设置有第一灯孔31,以使近光发射部发出的近光源可以经过灯罩照射在外部,与此同时,近光发射区也设置有遮挡部40,遮挡部40遮挡于第一灯孔31的上部,从而可以对近光发射部发出的近光源的上部进行遮挡,避免光束向上发射,中部的光束及下部的光束,从而避开对方驾驶人员的眼睛,保证驾驶安全。
5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