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电刺激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刺激是以电流对被试机体进行刺激,观察其行为效应。主要参数有电流强度、波形、频率、通电时间等。常用于生理心理、学习心理、临床医学心理乃至社会心理的研究。目前在一些病人进行机能恢复是通常会使用到电刺激,一定程度的电刺激能够激活细胞活性,使得机能恢复速度快,然而,现有的康复装置大多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只能进行单一的电刺激,使用效果不够好,病人的机能恢复速度不理想,为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神经电刺激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神经电刺激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上位机、底座、竖向固设在底座上背板、固设在底座上的可升降的座椅、以及固设在背板上水平设置的手臂放置板,所述手臂放置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大臂放置板、小臂放置板和腕部放置板,所述大臂放置板一端与背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小臂放置板之间通过肘部屈伸驱动器实现转动连接,小臂放置板与腕部放置板之间通过设置小臂旋转驱动器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大臂放置板、小臂放置板和腕部放置板均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内侧设置有运动监测传感器和刺激电极片,所述运动监测传感器和刺激电极片均与上位机电性连接。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大臂放置板、小臂放置板、腕部放置板、刺激电极片、运动监测传感器和上位机的设置,患者上肢通过绑带固定于手臂放置板上,绑带上的运动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采集患者手臂的肌电信号,并且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进行处理后,通过大臂放置板与小臂放置板直接通过肘部屈伸驱动器转动连接,小臂放置板与腕部放置板之间通过设置小臂旋转驱动器实现转动连接,能周期性带动患者的手臂进行肘屈、肘伸、小臂内旋以及小臂外旋等动作,以及绑带上的刺激电极片能够对病人大臂和小臂进行电刺激,激活其上肢细胞活性,便于上肢机能恢复,从而对手臂肌肉进行锻炼,在结合电刺激锻炼使得病人的上肢功能恢复速度快,效果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7.进一步的,所述大臂放置板远离背板的一端固设有l型连接杆,所述肘部屈伸驱动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l型连接杆固定连接,外壳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和输出盘,所述输出盘与小臂放置板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驱动输出盘带动小臂放置板绕第一电机输出轴轴线方向旋转,进而模拟小臂肘屈和轴伸的动作。
8.进一步的,所述小臂旋转驱动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机,第二电机固设在小臂放置板内部,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腕部放置板固定连接。第二电机带动腕部放置板绕第二电机输出轴轴线方向旋转,进而模拟小臂内旋和外旋的动作。
9.进一步的,所述上位机还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升降气缸电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下方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固设在底座上,升降气缸与上位机电性连接。通过升降气缸可以调整座椅的高度,以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
11.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前侧边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安装杆的短端,安装杆的长端固定有横向设置的脑电仪,所述脑电仪与上位机电性连接。医护人员将刺激电极片贴附在病人的手部进行电刺激,可以通过现有的脑电仪能查看脑电情况,以便于现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掌握。
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可移动的滚轮,滚轮上还设置有刹车装置。方便对训练装置进行移动。
13.进一步的,所述上位机固定设置在背板的一侧。
14.进一步的,所述手臂放置板上铺设有一层气囊缓冲垫,患者手臂后侧被气囊缓冲垫包裹,防止皮肤被手臂放置板硬性外壳划伤的风险,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15.综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大臂放置板、小臂放置板、腕部放置板、刺激电极片、运动监测传感器和上位机的设置,患者上肢通过绑带固定于手臂放置板上,绑带上的运动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采集患者手臂的肌电信号,并且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进行处理后,通过大臂放置板与小臂放置板直接通过肘部屈伸驱动器转动连接,小臂放置板与腕部放置板之间通过设置小臂旋转驱动器实现转动连接,能周期性带动患者的手臂进行肘屈、肘伸、小臂内旋以及小臂外旋等动作,以及绑带上的刺激电极片能够对病人大臂和小臂进行电刺激,激活其上肢细胞活性,便于上肢机能恢复,从而对手臂肌肉进行锻炼,在结合电刺激锻炼使得病人的上肢功能恢复速度快,效果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17.2.通过在座椅下方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固设在底座上,升降气缸与上位机电性连接。通过升降气缸可以调整座椅的高度,以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
18.3.通过在背板的前侧边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安装杆的短端,安装杆的长端固定有横向设置的脑电仪,所述脑电仪与上位机电性连接。医护人员将刺激电极片贴附在病人的手部进行电刺激,可以通过现有的脑电仪能查看脑电情况,以便于现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掌握。
19.4.所述手臂放置板上铺设有一层气囊缓冲垫,患者手臂后侧被气囊缓冲垫包裹,防止皮肤被手臂放置板硬性外壳划伤的风险,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1.图1是一种神经电刺激上肢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手臂放置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位机的控制原理图。
24.附图标记:
25.1-上位机、2-底座、3-背板、4-座椅、5-手臂放置板、6-大臂放置板、7-小臂放置板、9-肘部屈伸驱动器、10-小臂旋转驱动器、8-腕部放置板、11-绑带、12-l型连接杆、13-升降气缸、14-安装座、15-安装杆、16-脑电仪、17-滚轮、18-气囊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9.一种神经电刺激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上位机1、底座2、竖向固设在底座2上背板3、固设在底座2上的可升降的座椅4、以及固设在背板3上水平设置的手臂放置板5,所述手臂放置板5包括依次连接的大臂放置板6、小臂放置板7和腕部放置板8,所述大臂放置板6一端与背板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小臂放置板7之间通过肘部屈伸驱动器9实现转动连接,小臂放置板7与腕部放置板8之间通过设置小臂旋转驱动器10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大臂放置板 6、小臂放置板7和腕部放置板8均设置有绑带11,患者使用时,绑带11分别将大臂、小臂、以及腕部固定与手臂放置板5上,所述绑带11内侧设置有运动监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刺激电极片(图中未示出),绑带11上的运动监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用于监测采集患者手臂的肌电信号,并且传输至上位机1,上位机1进行处理后,通过大臂放置板6与小臂放置板7直接通过肘部屈伸驱动器9转动连接,小臂放置板7与腕部放置板8之间通过设置小臂旋转驱动器10实现转动连接,能周期性带动患者的手臂进行肘屈、肘伸、小臂内旋以及小臂外旋等动作,以及绑带11上的刺激电极片能够对病人大臂和小臂进行电刺激,激活其上肢细胞活性,便于上肢机能恢复,从而对手臂肌肉进行锻炼,在结合电刺激锻炼使得病人的上肢功能恢复速度快,效果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30.具体的,大臂放置板6与小臂放置板7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大臂放置板6远离背板3的一端固设有l型连接杆12,所述肘部屈伸驱动器9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l型连接杆12固定连接,外壳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减速机(图中未示出)和输出盘(图中未示出),所述输出盘与小臂放置板7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与上机位电性连接,上机位控制第一电机驱动输出盘带动小臂放置板7绕第一电机输出轴轴线a方向旋转,进而模拟小臂肘屈和轴伸的动作。
31.具体的,小臂放置板7与腕部放置板8的连接方式为:小臂旋转驱动器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与第二减速机(图中未示出),第二电机固设在小臂放置板7内部,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腕部放置板8固定连接,第二电机与上机位电性连接,上机位控制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腕部放置板8绕第二电机输出轴轴线b方向旋转,进而模拟小臂内旋和外旋的动作。
32.为了适用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故将座椅4设置为可升降式,具体为所述座椅4下方设置有升降气缸13,所述升降气缸13固设在底座2上,升降气缸13与上位机1电性连接,上机位通过升降气缸13可以调整座椅4的高度。
33.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在训练过程中实时观察患者的脑电波情况,在患者头部位置处设置有脑电仪16,具体安装结构为,在背板3的前侧边固定有安装座14,安装座14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安装杆15的短端,安装杆15的长端固定有横向设置的脑电仪16,所述脑电仪16与上位机1电性连接。使用时,患者准备完毕后,将脑电仪16绕轴承旋转至患者头部正前方,医护人员将刺激电极片贴附在病人的手部进行电刺激,可以通过现有的脑电仪16能查看脑电情况,以便于现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掌握。
3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下端设置有可移动的滚轮17,滚轮17上还设置有刹车装置(图中未示出)。方便对训练装置进行移动。
35.进一步的,上机位为计算机,且固定设置在背板3的一侧,计算机与其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升降气缸13、运动监测传感器和刺激电极片均为通讯控制,其具体的控制及原理,以及上机位其内程序还设置有cpm功能,pnf技术,rood技术均为现有技术,故本实用新型中不做具体阐述。
36.为了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适度,所述手臂放置板5上铺设有一层气囊缓冲垫18,患者手臂后侧被气囊缓冲垫18包裹,还可以防止皮肤被手臂放置板5硬性外壳划伤的风险。
37.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病人坐在座椅4上,靠在背板3上,将大臂后侧紧贴大臂放置板6、手掌垂直于腕部放置板放置,大臂、小臂和腕部通过绑带11绑在对应的大臂放置板6、小臂放置板7和腕部放置板8上,绑带11内设有刺激电极片和运动监测传感器与患者的皮肤接触,绑带11上的运动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采集患者手臂的肌电信号,并且传输至上位机1,上位机1进行处理后,通过大臂放置板6与小臂放置板7直接通过肘部屈伸驱动器9转动连接,小臂放置板7与腕部放置板8之间通过设置小臂旋转驱动器10实现转动连接,能周期性带动患者的手臂进行肘屈、肘伸、小臂小幅度,具体在0-45
°
范围内旋、外旋等动作,以及绑带11上的刺激电极片能够对病人大臂和小臂进行电刺激,激活其上肢细胞活性,便于上肢机能恢复,医护人员通过现有的脑电仪16能查看脑电情况;
38.从而对手臂肌肉进行锻炼,在结合电刺激锻炼使得病人的上肢功能恢复速度快,效果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39.需要说明的是,所涉及到的上机位对其所电连接控制的相应的设备的控制原理,均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因而在具体实施未做详细的公开。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